第十八章,10年,80億,造航母
章節報錯
第十八章,10年,80億,造航母
劉華青最喜歡的航母現在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1968年6月,“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首艦尼米茲”號在紐波特紐斯開工。1970年,它的艦體已經成型,反應堆剛剛裝上去,為了對國會有個交代,告訴他們為啥要花十幾億美元造一艘航空母艦,早在1967年,美國海軍就公佈了“尼米茲”級的藝術繪畫,先是在國會拿給議員看,後來刊登在各種防務週刊和軍事雜志上。核動力,全長332.29米,滿載排水量91480噸。核反應堆有兩座,熱功率不詳,軸推進功率26萬馬力,最高航速大於年不用更換燃料。美國的核潛艇之父裡科弗對尼米茲級的動力系統頗有些不放心,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企業級那樣的8座反應堆太多了,但尼米茲的2座反應堆又太少了,他擔心航母如果有一個堆出故障,那
就立刻變成龜速船。
不過,實際上尼米茲級的反應堆極為可靠,故障率之低超出了美國海軍的預期。艦載機可以靈活調配,標準搭載數量80架,極限情況下可搭載100架飛機。在劉華青看來,美國的”福萊斯特”級、“小鷹”級這種8萬噸左右的常規動力航母就已經是吊打全世界的水準了,“企業”級又是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但“尼米茲”級等於是又把美國自己以前的型號
給超越了。
發展這麼快,怎麼追呀。但是,要想搞航母,而且不但要“有航母”還要“有好航母”,請先拿錢。除了錢要夠,還得有技術除了技術,還得..陳法:“你們海軍要拿航母來做什麼?”
海軍司令員蕭普光:“.劉華青:“航母是可在海上大範圍機動的艦載機起降平臺,在對美防禦作戰中,航母可擴充套件我海空拒止的半徑,航母可在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內活動,構建天縱深的空中攔截戰線;威脅不大的情況
下,還可更加前出,在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之外、陸基預警機和巡邏機作戰半徑之內活動,將海空拒止半徑擴大到2500公裡以上。
“在對臺作戰中,航母可以部署在臺灣周邊,出其不意地釋放艦載機執行空中打擊,也可以對美軍可能的軍事介入保持警戒,達到反介入的目的。”“在維護我國遠海國家利益的軍事行動中,如果有航母則海軍可在特定地區構建起由陸戰隊、艦艇、潛艇和航母組成的立體化的作戰能力,同時航母還可更靈活地執行海上封鎖等低烈度軍事行動。”陳法抖了抖手中的方案書:“如果上馬航母工程,要在今後10年投入80億人民幣呀。第10年只是第一艘航母下水而已,等它服役還得三年,這三年還要繼續花錢。”劉華青“.陳“國家現在每年的財政收入確實在快速上漲,但是,財政收入是要用到很多地方去的。就算是劃撥到軍費的部分,也要分陸海空、二炮。劃撥給海軍的部分,也不能全用來造航母。…啟動航母
工程,等於是海軍用於裝備方面的軍費投入翻倍了。
蕭普光:“這個航母工程是一個長期的發展專案,10年時間並不是均等地每年投入8億人民幣的。頭5年,主要的投入在先期論證預研,以及搭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便車規劃艦載機。大花錢是從1975年才開始的。
陳法手指頭:“今年就不算了,71、72、73、74,這四年總計要投入.….17億人民幣。這樣,你們把整個航母的10年發展規劃拆成兩部分,在今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先審議前4年的部分,因為錢數沒那麼多,因此比較容易透過。
肅普光:“那四年之後,發展規劃的第二部分,我們還是得問中央討要剩下的63億人民幣。”陳法:“四年之後如果我們不差錢了,那63億人民幣也不是問題了。如果差錢了,你們就繼續,繼續那個預研。”蕭晉光:“好。”陳法:“還有一件事,蘇聯據說也開工自己的航空母艦了,從蘇聯直接買,便宜還是貴?蘇聯航母合適不合適?”蕭晉光、劉華青:“不合適!!”
10年80億其實不是隻造一艘航母。按照這個粗略的規劃,在1980年,第一艘航母下水的同時,第二艘航母也即將開工,為建造第二艘航母而採購的裝置和材料也差不多到位了。
除此之外,這10年的規劃裡還有很多長期使用的設施,比如造船廠的改造、艦載機研製訂貨、比如蒸汽彈射器的研製和生産等等。不過,這個規劃確實還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航母本身的設計方案還未定稿,確切地說,還未完成初稿。航母設計得大還是小,高檔還是低檔,是會影響到10年規劃的具體耗資的。“首先,我們得確定,咱們的航母造多大合適。”在艦船研究院第703設計局,航母的論證小組要從最基本的引數開始論證。“從造船的角度,越大越難造。從航空工業或者說艦載機部隊的角度,航母越大搭載飛機越方便。”劉華青:“所以,必須得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先看看航空工業在1970到1980年會出什麼飛機。”這個還是能找到的:在七十年代,航空工業要搞出替代殲9的重型戰鬥機,替代殲10的輕型戰鬥機。重型戰鬥機要求航母噸位的底線是6萬噸,越大越好。輕型戰鬥機大概要求是4萬噸,越大越好。於是問題又進一步複雜化了:在航母上是裝重型戰鬥機好,還是裝輕型戰鬥機好?混裝是不合適的,出於後勤便利性的考慮,海軍認為航母上應當只裝1種主戰飛機,既要當戰鬥機也能當攻擊機。幾番論證之後,初步確定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在6萬出頭的樣子。也就是美國二戰未期建造的中途島級航母在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之後達到的排水量。當然中國的航母是新造的,設施新、機庫和飛行甲板從一開始就是為噴氣式戰鬥機專門最佳化的,造出來之後應當比中途島級好用。“第二個問題,航母的動力系統,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常規動力我們現在就幾乎有了解決方案,在仿製基礎上改進的國産艦用蒸汽輪機系統功率達到了43000馬力,四機推進功率17方2方馬力,足以讓6方噸的航母達到32節以上。”“而且動力廠家的二期改進型有望將功率提升到48000馬力。”“核動力系統,我們現在手頭只有兩款自研的核潛艇用反應堆和1款引進的,也是核潛艇用反應堆。”
“將核潛艇用的反應堆發展出一款改型,用於航母,大約在一艘航母上要裝4個反應堆。如果全新研製大功率的艦用反應堆,則有可能只裝2個堆就夠了,但是研製週期長,專案風險大。”劉華青:“這方面,我們要看在航母上安裝核動力與常規動力優劣對比的詳細報告。”“那麼我們就只能跟蹤美國海軍對企業號和小鷹級的使用對比了。在這之前,可否先進行常規動力系統的設計論證?”劉華青:“我看可以。而且,最好是把常規動力作為第一考慮的方案、核動力系統雖然很有誘惑力,但它的價格實在太貴了。這方面我們不能不考慮成本問題。10年總經費80億,前4年17億後6年63
億,說多其實也不多,很容易就會冒頂的。
“劉司令員,成飛動力在研製大功率燃氣輪機。我們要考慮嗎?”劉華青:“既然昨天我們大致確定下來要採用蒸汽彈射器,就暫不考慮燃氣輪機了。”
“最後一個問題。航母專案出成果之後,海軍的航母母港應該設在哪裡呢?還是南北艦隊各有一個航母基地嗎?”劉華青:“基地還是兩個,但我們未來預期以臺灣海峽已可正常通航作為假設,因此,兩個航母基地之間不能認為沒有聯絡。”“好的。那麼這10天的會議彙總起來,我們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或者說估計數是….10年之內,航母工程的總投入會超標。”劉華青“噗.”“初步計算,80億可能不夠,得85億。”劉華青:“還好還好,85億屬於被財神爺罵一頓之後,他還是能給出來的錢數。”
航母的第二次)論證會議是在天津舉行的。船舶研究院和703設計局在天津,畢竟這兒靠海。除此之外,中石油的總部也在天津。這個河北省會現在隱隱有點副首都”或者“部分首都”的意味,在北京,蘇聯造船工業部第二副部長葉格羅夫考察完大連造船廠後回到了北京。“中國的造船,尤其是民船領域,很早就確定了自已的發展目標,那就是它並不只以滿足國內的船舶需求為目標,而是要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只有利用好國際貿易,在世界船舶市場中分一杯羹,造
船業才能搞活。關起門來是很難搞好的。
李富春與葉格羅夫談話。“我們不但可以為國內提供船舶,還可以為蘇聯和東歐國家提供船舶,也可以為西方國家造船。地球其實不太大,國家就那一百多個,其中大部分還沒有自己的商船隊。因此,將來或許全世界只會有
兩到三個民船輸出大國,基本就能滿足全世界的民船需求。
葉格羅夫:“如此看來,蘇聯恐怕很難在純市場競爭的背景下,打入西方船舶市場了。”李富春:“葉格羅夫部長,想不到你也會經常引用市場競爭的觀點。但我去蘇聯的時候,蘇聯部長會議和國家計委一般都回避這個問題。”葉格羅夫:“在赫魯曉夫時代這些是可以自由討論的,勃列日涅夫時代就有點收緊了。到了最近兩年,因為捷克斯洛伐克的那件事,收得更緊了。”李富春:“這對於蘇聯造船業乃至於蘇聯整個的工業,恐怕並不是一件好事。葉格羅夫:“我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好事,可我做不了什麼。您知道嗎,鮑裡斯布托馬,造船工業部的正部長,他和我是同一年出生的。”李富春:“所以?”葉格羅夫:“雖然勃列日涅夫沒有明說,但蘇聯部長及以上的幹部,恐怕已經恢複過去的終身制任職了。因此,只要布托馬同志還活著,他就永遠是造船工業部部長。天那,他1958年就當上部長了,
已經當了12年,可能還要繼續當10年,至少。
李富春:“這就比較困難了。”葉格羅夫:“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只希望我能活得更長一點,而且,我還希望到那個時候,我的腦瓜子還沒有和他一樣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