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你們也應該有一一個月球16號了。”

米申在莫斯科那邊說。

錢學森: ....我們有一次月球的硬著陸,有一次軟著陸,但不返回。下一次對月球的探測活動,其實我們不太想搞了,如果要搞的話,還是次軟著陸。”

米申:“你們的月球探測計劃好像叫做”繞、落、回&039;, 可是你們每一個階段只發射一 枚火箭和一個探測器,真是太節省了。“

繞落回是三個階段,其中的“落”又分為硬著陸和軟著陸兩個分段。

然後這三個分階段任務,中國一共只發射了兩枚月球探測器。

第一 枚是顆繞月衛星。衛星在月球繞了三個月,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由地面操縱點燃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把這枚衛星推向月球表面,”duang”地一聲, 實現了中國航天器對月球的硬著陸,2.1任務

完成。

第二枚月球探測器就直棄軟著陸而去。探測器由長三捆發射,其中的第三級額外加燃料以使它不止把航天器送到3.58萬公裡的同步軌道而是直奔月球。

現在這枚月球探測器還在工作,展開了一個傘狀的天線,每隔倆星期滴滴滴地向地球發次訊息。

中國的探月任務目前就是這樣了。

倉庫裡還有一枚月球軟著陸的備份星(探測器),隨時能發射但好像沒必要發射。

在設計的還有更大的月球探測器,種是能釋放月球車,月球車釋放下來,能在半徑300米以內挖土取樣。這個月球車把土挖起來之後就地用各種分析儀器分析成分、把分析結果傳回地球,它不能攜

帶樣品返回地球。

另一種就是不但能挖土,還能把挖起來的土送回地球的。這種月球探測器就更大了,淨重5.5噸,現在的長2、3、 4火箭恐怕是帶不起來,得未來的大直徑運載火箭才能發射到月球去。

所以米申在電話裡說中國對月球和太陽系行星的考察專案太少了。錢學森當然也不否認這一點,他回答道:

“蘇聯和美國對月球的探測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是對全人類共享的,因此如果就為了更多地瞭解月球,我想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沒有必要做重複的工作。如果是為了某些裡程碑意義

而做的事,那麼好像中國現在還差得不少。

米申:“這就說到痛處了,豈止中國,蘇聯也差不少呢。”

錢學森:“對了,你們的那...大火箭,是不是不又該發射了”

米申: ”n1火箭。現在可以對你們說了。還早,第三次至少還要1年時間。而且,一年之後發射的n1, 也只是簡單地對火箭做檢查和修補工作而已,不可能對火箭的基本結構做大改動。”

錢學森:“n1本身的結構一定要做大改嗎

米申:“首先您得知道,為了飛往月球,n1設計成了五級火箭.... ”

n1的奇葩之處不是隻有那第一級的30臺nk15井聯。

它還設計成了枚5級火箭,其中從起飛到進入近地軌道就要拋掉3級,從近地軌道飛往月球再要1級,從月球軌道降下去又是1級。

錢學森:“上次你還側面說過,n1好像是一種在第一級大量捆綁中等 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結構。然後它還是五級。..申同志,聽了你的這些描述,我好像覺得,這專案還是幹脆砍死算了。”

米申苦笑:“不用我砍,它可能就真的會死。阿波羅12號在全球的關注度劇降,這讓我們的領導人意識到只有第一次登月 才會有轟動效應,第二次就已經沒什麼意義了,第三第四次,更沒有意義。

而阿波羅13號險些出事,又讓我們的中央領導人感到到後怕。

錢學森:“也就是說,第三次發射不管是否成功,蘇聯的載人登月計劃可能都要終止”

米申:“很有可能。”

....

月球探測繞落回的第三階段“回”,需要大火箭。

對火星的探測(中國打算直接跳過硬著陸,直接做軟著陸)需要大火箭。

第三代大型空間站需要大火箭。

錢學森知道未來檔案,知道中央的規劃是在1974~1975年結束越南戰爭。可是,大火箭真的太需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