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南朝鮮軍,你們好自為之

1951年3月28日,漢城。

天氣晴轉多雲,最高氣溫零上11度,最低氣溫零上2度。

雖然市民出門仍需著冬衣,但開始消融的雪地、隱約從雪間冒出的草芽、漢江破碎的冰層,都在昭示著陽春來到。李氏朝鮮時的詩人權韠在《宮柳詩》裡是這麼寫的:“宮柳青青花亂飛,滿城冠蓋媚春暉。朝家共賀昇平樂,誰遣危言出布衣。”現在漢城和議政府的市民就有點像詩中所描述,既欣喜於冬去春來,又擔憂時局崩壞戰火重燃。

權韠這首詩不是從朝鮮語翻譯過來的,他寫詩就是隻用漢語)

從1月4日到3月28日,漢城地區又維持了兩個多月的和平。尤其是在1月14日雙方確認停火之後,漢城市民這個冬天過得還是比較安穩的。可在3月28日,漢城街頭來回穿梭的軍人——有志願軍也有朝鮮人民軍,又讓市民們嗅到了一絲不詳的氣息。

但和上次漢城陷入戰火有所不同,軍人們並沒有在街上佈置沙包工事機槍大炮,而是在張貼告示,滿街到處張貼。

有不少市民出來,不識字看不懂告示的就問這些士兵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大多數人是向志願軍戰士發問。

過去這兩個月,漢城市民普遍的感覺——還是志願軍戰士和藹可親一些。雖然兩支軍隊都不燒房子不搶東西,但是朝鮮人民軍會用那種x光機一樣的眼神把你從頭到腳打量一遍,問答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因間諜嫌疑帶走審查幾天。而志願軍戰士肯定不負責反敵特工作。

“請問官軍大人,這告示是讓我們做什麼?”

“未來三天,好好呆在家裡,不要離開,但也要藏好自己的值錢財物和糧食。”志願軍當中會朝鮮語的戰士回答道。

話剛說完,市民和志願軍就都聽見了“轟隆!”“轟隆!”

“轟轟轟轟轟轟隆……!”

漢江的方向一連串的爆炸聲。有軍隊在放炮。

藏好自己的值錢財物和糧食,但又不建議離開?這到底是要打仗還是不打仗呢?

……

水原以北,南朝鮮軍的炮兵陣地煙霧彌漫,70多門榴彈炮對著江北使勁狂轟。這只是南朝鮮軍兩個炮擊陣地中的一個,在西邊5公裡左右的地方,還有一個炮群50多門榴彈炮。100多門重炮對著漢江北邊之前被標記為志願軍防禦陣地的區域猛烈開火。

朝鮮半島停火兩個月又14天之後,大規模的戰鬥重新爆發!

從江南的小土丘向北眺望,灰黑色的土地竄起一柱又一柱的黑煙,105毫米和155毫米的炮彈爆炸效果不同,遠處土地上騰起的黑煙大小也不同。李奇微教他們的——進攻中國軍隊的陣地,不管什麼情況,都得先用重炮反複犁地,現在南朝鮮軍學會了。

炮擊發起的同時,在三七線到三八線的空域,10架p51d“野馬”戰鬥機、3架北美“德克薩斯人”t6教練機呼嘯而過。1950年10月才剛剛組建的——大韓民國空軍亮相出場!

然而這個時候的韓國空軍如果不算運輸機、要員專機的話,總共就20架螺旋槳戰鬥機和教練機。這一次出擊就出動了13架。

沒有噴氣式戰鬥機,主要是沒人會開——韓國選出的噴氣機飛行員是去美國受訓了,但還沒學成回國。

就這當攻擊機用的p51d,飛行員的操作也很生疏。藉助羅盤和地圖的幫助無線電導航還不會),13架飛機分成兩隊,其中一隊找到了他們認為的漣川郡,又認定了地上的一條公路是漣川議政府公路,把炸彈和火箭彈全部打出去返航。另一隊往西邊飛,去往傳說中的朝鮮人民軍1軍團司令部所在地開城,結果這隊飛機把炸彈全投到了長豐郡。

好在兩個機群都安全返航了,地面雖然有對空射擊的炮火,但威脅不是很大。返回之後韓國空軍報告,炸斷了漣川議政府的公路,並對1軍團司令部進行了轟炸。

中午11時30分,南朝鮮軍的炮擊已經持續了1個小時。在漢江南岸,首都師的坦克出動了。十幾輛“潘興”分成四隊,咣咣咣咣開到漢江邊的開闊地,炮塔直指著江北,準備隨時給江北抵抗的火力點“點名”。

坦克就位後,南朝鮮軍的工程兵團各種載重車輛帶著浮橋元件一擁而上。一個多月前以修複漢江大橋為名打下的基礎——從公路幹道延伸到水邊的石渣土路,現在正好用得上。

漢江對岸一片安靜。

……

紐約。

“北京時間3月28日上午10時,韓國軍隊集結了超過100門火炮,對停戰線我方一側的漢江地區發動猛烈炮擊,並在漢江上強行搭建浮橋。同一時間,韓國空軍出動飛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後方地區進行轟炸,共造成7名無辜平民死亡、23人受傷。韓國軍隊這一明顯違反停火協定的軍事行動是對和平的褻瀆,是對四國六方會議機制的藐視。”

伍修權把南朝鮮軍現在在做的事爆了出來。

只不過,韓國代表團、團長柳宇菀不在這兒。實際上四國六方會議這兩天就沒進行正式洽談,只充當一個訊息通知場所的作用。

如果柳宇菀在這兒,他可能會略為感到驚訝:

伍修權在會場宣讀這份情況宣告,距離南朝鮮軍全面反攻的“複燃行動”發起,僅僅過去了1小時45分鐘時間。考慮到三八線附近的訊息要傳遞到紐約的中國代表團手中到經過多少道中轉,伍修權宣告的反應速度快得有些可怕。

“對於韓國軍隊破壞停火的進攻行動、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韓國軍隊的行為的縱容,我代表中國,在此表示最強烈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