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計算機中心分裂事件

計算機中心,“計算機元件實驗室”,1953年1月。

“李局長,不能再靠近了,您就在這兒看就好了。”

實驗室的小型電爐火力全開,房間裡有悠長的嗚嗚聲音——這是排風系統在工作。新的一爐摻雜鍺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李強忍不住往前湊想看得清楚點,被旁邊中南礦冶的黃培雲教授拉住了。

黃培雲:“電爐裡可是近千度的高溫,稍微濺出來一點就不得了。”

李強:“我就是想看看第三道摻雜工序進行得怎麼樣,這東西對那個什麼,鍺條的均勻度有很高的要求。”

黃培雲透過墨鏡片觀察電爐的工作情況,該加的元素都加進去了,光學儀器檢測的結果,元素含量都正常,應該說已經盡量精確了,雖然按照這位李強局長的要求可能還“不太夠精確”。但是儀器不夠精確還可以用人,現在這一爐鍺就是黃培雲憑借多年的經驗,“憑感覺”配出來的。

李強也在透過墨鏡片看電爐的狀態,再看看黃培雲的操作。

到現在為止,李富春撥給計算機元件實驗室的20公斤鍺已經用掉了7公斤多——這已經是很省著用了。比如現在這一爐就只熔融了1公斤左右的鍺,這個小型電爐的坩堝體積是7.7升,而現在的鍺水在裡面只佔了0.2升不到。

在10月份中南礦冶和有研的專家介入之後,鍺熔鑄、加工這一塊的操作就靈活多了。有色金屬的專家根據李強的意思,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熔融工序和鑄造加工工序,再加上李強反複和他們溝通,我需要鍺做成這樣,這邊摻這種元素,那邊摻另一種元素,最好兩塊區域還有一個折角……專家們就努力幫李強設計工藝來實現要求,實在實現不了就只能否決,讓李強再琢磨一種比較好實現的空間結構。

最後實施的時候還是黃培雲的手最穩,一般情況下是三位有色冶金專家設計工藝工序,但操作的時候那兩位“手殘”的專家就只能圍觀了,李強和黃培雲在電爐旁邊操作。

對,李強也是能熟練操作這種法國造小型電爐的人選之一。

黃培雲:“馬上就要冷卻了。降溫正常……很好,現在鍺條應該正在結晶。啊!希望這是一次完美的冷卻結晶過程。”

李強:“有色冶金真是奇妙,明明都是一坨金屬,卻有單晶和多晶的區別。”

黃培雲:“咳!鍺這個東西,雖然帶個金字旁,但不好界定它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它的電阻比一般意義上的金屬大得多,介於金屬和非金屬之間。”

李強:“所以它用在計算機上很有前途,這就是所謂的半導體嘛。它,還有矽,這種+4價的材料都有前途……”

黃培雲:“第一條鍺條可以拿出來了。”

戴上手套,再用上鑷子,李強小心翼翼地把冷卻的鍺條夾了過來。一尺長的一根“掛麵”,橫截面是2.5:1的矩形,也就是寬2.2毫米、高0.8毫米。鍺是很脆的金屬,因此夾起來李強馬上就輕輕地把鍺條放到盤子上,再端到工作臺。

李強:“黃教授,這個鍺條……它的中心線真的足夠精確?”

黃培雲:“已經盡其所能地精確了。誤差肯定是有的,左右會有0.2毫米的偏差吧,當然這是工序無誤的情況下,如果操作失敗了,那可能一整條都是你說的那個什麼……”

李強:“集電區或者發射區。好吧,我就假設這一條鍺是能用的。”

黃培雲:“本來就應該能用,李局長,你試試看能不能用它加工出三極體來。”

李強:“還得用盡量簡單粗暴一點的工序,以確保可以由技工操作,就是那種不需要學量子力學和金相學的普通工人。”

李強操起切割鍺的硬質刀具:“切割,這個沒難度,有手就行。”

這根鍺“掛麵”,經過幾位有色金屬大佬設計的工序,加工成型後內部實際上是沿縱向分成了三種成分:沿著“面條”的中軸線有一條元素成分摻雜過的,這是基極;兩側分別也有不同的摻雜,是發射極和集電極。李強以1.5毫米的間隔,用刀具把這條“掛麵”切成小段小粒),每一粒內左、中、右,就含有三極體的三種基礎功能區域。

切割完畢,李強換了個鑷子,把切出來的小顆粒夾起來,放到顯微工作臺上:“內引線,這個其實也是,有手就行,只是需要一個低倍率顯微鏡的幫助。”

李強對著顯微鏡目鏡,兩手一點一點地操作,把金屬絲弄上去,黃培雲看著忍不住說道:“李局長,這可不是有手就行吧,米粒大的一顆東西,你還要往上面接三根線。這手藝普通工人可得練一段時間。”

李強:“不就是接三根線而已!忒簡單了!你們都不知道,在你們三位專家來之前我經歷過什麼,也是比這大不了多少的一顆鍺,我用鑷子夾住,拿酒精噴燈烤完這面烤那面……”

黃培雲:“……”

只用了幾分鐘,李強就給第一粒鍺接好了引線,接第二粒的時候速度就快多了,半小時之內,李強接好了15顆,應該夠檢測用了。

李強:“內線接好,應該是先做一次檢測再做外封裝。檢測程式就簡單了,有手就行。”

第一粒鍺其實它現在已經是一枚三極體的核心了)插進李強設計的檢測板,走檢測流程……當檢測透過時,黃培雲沒說話,李強先“哇!”了一聲。

這一次的電晶體加工製作太順了。很快15個三極體核心檢測完畢,9個能用、6個不能用。能用的丟在一個盤子裡,不能用的丟在另一個盤子裡,待會兒直有空再拆線回爐——鍺可不能浪費。

透過檢測的核心拿到另一個工作臺,在這裡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