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M0,M1和M2(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海雲:“我44年是借過錢,可那是帶著獨立團的人去的啊,去到地方一架機槍日本人就喊話了,說‘好漢,錢我都給你,以後不要打我們礦了好不好’,於是我就推銷出去了二十萬元根據地發行的抗日債券。”
董必武:……
葉繼壯:“小林,其實啊,道理都是一樣的,借錢本來就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你去了香港,就當他們是要買抗日債券的日本人,昂首挺胸,這樣氣勢上就不輸了。只不過,我們這次借的錢要還……但又不是你去還錢,你只管借……”
自1951年1月停戰談判開始後,在香港的英國人腦子就活泛了起來。這些商人押注停戰談判一定會談出結果,中國和聯合國軍會停戰的,於是香港與廣東的貿易量逐月快速增長。
在從香港進口特産和農副産品時,英國商人發現中國的出口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只是需要一些投資。於是他們找上門來,直接投資或者合資不可能,他們就提出定向貸款的方式。
然後中國這邊,財經委很快就批準了,借錢?你敢借我就敢要。
五千萬的貸款被定向到了輕工業,主要是輕紡和農産品加工業、養殖場。
比如養殖場,英國人的資金進來之後按照建現代化的養豬場和養牛場,一年之後向香港供應貨品,每年1000噸豬肉和400噸牛肉。這樣的交易對英國人來說就是他獲得的肉源更穩定了,質量也更高以前廣東也向香港賣豬,各家自養的豬收購起來賣的,個頭肥瘦都不一樣,而且豬肉縧蟲的比率可不低),中國這邊就是多了個掙外彙的渠道。
另外還有一個條款,就是養殖場的飼料也從國外進口,這個中英雙方都願意:英國人覺得還是進口玉米養的豬吃著放心,中國覺得不用消耗國內的糧食。
……
5千萬美元入賬之後,國資委做了簡單的核算:
這筆錢的還款期限是5~8年,但是從1953年1月開始,貸款帶來的出口貿易額增加度就會達到1500萬美元,最終會超過2000萬美元,不到3年就可還清貸款。就算不以外彙為中心,算這些企業的利潤,每年也能達到3500萬人民幣,摺合700萬美元,投資年回報率14。
相比之下,重工業的年回報率就低得多。國防工業忽略,這個不能用利潤來算;不過一五計劃裡面規劃了不是專門面向軍工的純堿、硫酸工廠,它們的年回報率在6~7之間。
“今年1至3月,1951年的國防費支出佔了當季度國家財政支出的40。1951年第三季度的資料還沒出來,應該是低於30但高於25。今後國防費用佔財政支出的比率應該保持在25左右。”
“錢是有限的,貨幣發行有限制,國家財力使用次序應該進行排隊。過去一年,國家財政是國防第一、建設第二的次序。從現在開始是建設第一、國防第二的次序。”
財經委現在像是會計部,整天算的都是錢。陳澐今天和人民銀行的行長南漢宸在一起碰頭,那幾乎每句話都不離錢。
“去年10月到今年1、2月,因為抗美援朝的緣故,我們的財政支出劇增,軍隊物資的採購量巨大,所以在那段時間通貨膨脹率突然劇增,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高了17。當然到4月份以後我們又重新控制住了。但是,不只是戰爭會誘發通貨膨脹,建設時期也有很高的通脹風險,畢竟我們攤子鋪得太大了。”
南漢宸:“現在財政收入統一了,今年4月東北銀行、內蒙古人民銀行改組為人民銀行的下屬機構,所有的地方銀行都統一起來了,這是金融的統一。現在各銀行統計的資料,居民儲蓄額在上升,畢竟物價穩定了大家慢慢地就有存錢的習慣了,這種信心的增長對通脹是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的。”
陳澐:“南老,其實沒有這麼樂觀。現在我們的舉措控制了流通中的現金量也就是0,也部分控制住了活期存款量,這兩部分之和1在可控範圍內。但現在國家的廣義貨幣供應量,2,數量在不斷的增長,這一部分的錢其實是不算真正的回籠的,它們也是已經投放出去的貨幣,實際上具有很高的流動性。如果我們的財政經濟操作不好,就會發生明明中央財政過得很緊縮,但社會上仍然在發生通脹的現象。”
南漢宸:“你稍等一下,陳副總理,這是個什麼概念?”
陳澐:“貨幣的一般流動性。傳統中的貨幣定義是流通中的現金量加活期存款量,但現在可能要重新擴充套件和定義。以後我們可能要把這分為1和2是新設的概念,也是我們需要著重注意的數字。”
南漢宸:“哎,財經委最近可是經常推出一些聞所未聞的經濟理論和財政理論啊。你們能不能把這些新理論彙總一下,印出來?比如銀行和金融系統方面的,我們就特別需要。”
陳澐:“這工作在做了,正在做最後的整理潤色。其實我們研究的基礎也是40年代之後新出現的幾種經濟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略作發展,因此也不算從頭到尾全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