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央未來科技研究小組(第2/2頁)
章節報錯
主席:“好了,我們不瞎聊了。今天的正事。李強,你是黨內的技術專家,蘇聯科學院的研究員,科學通才。榮臻也不簡單,留學歐洲的雙學位人才。把你們兩位召喚過來,是中央有一些高度機密的情況,決定向你們透露。之後,你們兩人要組成一個不對外公佈的部門,做一些秘密的工作。”
劉副主席:“除了科學素養和學歷之外,我們也考慮了保密的問題,二位的政治面貌都是絕對可靠的,李強同志長期從事特科的技術方面工作,榮臻在七大就是中央委員了。……所以書記處討論過多次人選問題,最後還是決定,選並且只選你們兩人。”
接下來,李刻農從身邊拿起那個雷布斯的公文包,一邊開啟公文包拿出裡面的物品,一邊對李強和聶榮臻講這個包的來歷以及中央最終甄別它是真實的未來物品的過程。
……
震驚。震撼。極度的震撼。
李強和聶榮臻此時的表情都差不多,這些來自未來的檔案給他們帶來的沖擊力無與倫比。
兩人第一篇閱讀的是《長津湖提案》,李強和聶榮臻瞭解到了“舊時間線”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知道過去的一年中央已經有效地改變了歷史,不僅把美國打得更疼了,而且還為國家多搶了2年的和平時間。
主席:“《長津湖提案》,我們利用上了,取得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但是在其他幾份檔案裡面提到的2020年代世界上的先進科學技術、工業産品,我們書記處的幾位解讀得很困難,就算做了解讀,也擔心我們幾個人理解不正確。由於這份檔案的重要性,我們又不能廣泛向社會徵集意見,所以找上了你們二位。”
李強:“明白了,我和聶老總的任務,是解讀這些檔案當中披露的未來科學技術的片言只句,作為我們當前科學工作、科研領域的方向指引。”
主席搖頭:“還要看得更遠一點。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路線,還有如何建立一個合適的科學研究制度。”
劉副主席:“從這幾份檔案裡面,我們還原出了2022年的中國以及世界的大致模樣。2022年,我們擁有了發達的生産力和極好的國家基礎設施,主要工業産品的産能世界第一,甚至可以說遙遙領先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差不多實現了現代化。為什麼要說‘差不多’呢,是因為還差一點。2022年的中國,在科學技術尤其是尖端科技方面,還與最先進的國家存在差距,在2022年仍然需要迎頭追趕。”
主席:“2022年的我們有世界第一的工業産量,可是最尖端的産品被外國卡了脖子,尖端産品卡脖子是因為我們的前沿科學研究方面差人家一截。這些檔案裡沒有明說,但可以推測得出來,這個領域被卡脖子,對國家而言還是比較被動的。”
劉副主席、總理、總司令等人也點頭表示同意。
李強在聽主席說,同時也一直埋頭看檔案。主席說到這兒的時候,李強抬起頭來:“從《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看,計算機和網路通訊技術是對未來社會生活、社會形態改變最為巨大的科技。那份《雷布斯提案》裡面說的是我們在晶片技術上的短板,這是可以對應得上的。”
主席:“我們書記處的幾位研討得出的結論也是這個。今天李強同志也這麼說,看來我們上個月的決定確實是對的。”
李強:“哦?”
陳澐:“上個月,我們在請求蘇聯的工業援助的列表裡面,加進了要求引進電子計算機的專案。而且,蘇聯初步的意見是這件事可行,原則上可以轉讓。只是,至少需要1年時間,我是說拿到一臺進口的計算機需要一年,國內製造會更晚。電子計算機好貴呀!第一臺成品蘇聯要了我們200萬盧布!”
李強:“陳副總理,主席,這就來了,我們知道了一個現在其他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李強指著《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一處章節:
“2021年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及增長速度”
“……微型計算機裝置萬臺):46692.0”
聶榮臻剛剛看過這份檔案,苦笑:“2022年14億人,一年生産4.6億臺計算機。一臺計算機不可能只用1年吧,所以這……”
李強又指了指:“再往上兩行,那更嚇人。”
“……行動通訊手持機手機)萬部):166151.6”
李強:“在下面的出口統計章節裡面說了,我們出口的手機數量是9.7億部,咱們真是世界工廠呵。國內自用近7億部。從出口的手機數量除以出口額,平均一部電話大概是1000人民幣不到。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16.3部百人,每個人平均還不止一部手機!”
總理:“嗯,是這樣的。通訊和通訊網路技術在2020年代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一技術應該從哪個方向切入,只好先讓計算機技術走起來,畢竟是我們書記處已經預測出來的方向。”
李強:“總理,主席,這其實是一回事。我想,當計算機技術發展到某個很高的程度,它就會把行動通訊技術帶起來,帶到爆炸式增長的境界。”
“我搞電臺、搞通訊理論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李強找了一張白紙,在上面寫寫畫畫,“電臺和電臺之間的通訊,是一個個的長短碼,數位碼。現在的行動通訊有,步話機,它們之間的通訊是對正弦波形的調變。其實這兩者是一回事,最終都是對訊號的處理,只是區別在最終傳輸的是數字訊號還是模擬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