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央未來科技研究小組

1951年6月。

中央軍委電訊總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無線電總局局長、蘇聯科學院電信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電信聯盟中國區理事李強和秘書小孫跨步走下火車車廂,臥鋪車廂裡的其他旅客也三三兩兩拎著行李下車。在站臺湧動的人潮中,李強一眼就注意到一輛吉普車竟然開進了車站,直接到了站臺,三名身穿軍裝、不茍言笑的神秘人在吉普車旁邊站得筆直。

李強:“是中央辦公廳的同志嗎?”

“中辦六處的機要秘書,叫我小祁就可以,李強局長您好。孫秘書你好。”

李強:“這個會議,日程怎麼安排?”

祁秘書:“李局長,我們這就直接去海裡,會議在下午舉行,您住的地方也在海裡。啊,孫秘書,你不用繼續跟隨了,此後李局長的工作助理,安全問題以及住處等等,我們都會另外安排。”

李強:“明白。那,孫秘書,你就回無線電總局報到吧。”

祁秘書又掃視站臺,從上海經天津開往北京的列車裝的人可不少,到現在站臺上的旅客還稀稀拉拉沒走完。“李局長,您的安全保衛等級已經升級了,以後出行怕是不能這樣擠在旅客車廂裡了。”

李強:“專用車廂?沒必要吧,包廂也是掛在列車裡執行的,和客車的執行速度是一樣的。”

祁秘書搖頭:“主要是出於保密的需要。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出行方式的變化……具體的我們先到了地方再說。”

……

李強過去這近一年時間,也被抗美援朝的工作陷進去了。他現在同時幹著好幾份工作:引進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當中他負責通訊裝備的引進選型;蘇聯工業援助專案他全都參與審核;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無線電裝置教程、無線電頻譜管理、無線電保密條例是他做的;1~2月份還親自去了趟朝鮮改進志願軍司令部的無線電體系;外貿部也在找他問關於證券交易的事情;上海的各無線電裝置廠他這個無線電總局局長還要負責協調。這不,他就是在上海無線電三廠指導工作的時候突然接到中央電報要他回北京開會的。

現在抗美援朝已經勝利結束,朝鮮戰爭也告結束。1951年6月1日,也就是上上週,美國終於簽字,認可了新的朝鮮南北分界線,允諾撤出進駐朝鮮半島的軍隊並開始了第一批撤軍,強大的美帝也不得不在中朝人民面前低下頭來。

和平建設的步伐又再次邁開,在郵電部的公文裡頭,李強已經看見了全國郵政建設的方案,而這個方案是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部分。只是,今天這個會議,是和和平建設有關系的嗎?

中南海裡的一處平房,李強走進去,發現是一個小會議室。

“聶司令員,聶老總!您也來參會了啊!”

李強看見了聶榮臻,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李強和聶老總是打過不少交道的。

聶榮臻點點頭:“是你啊,李強。今天這個會真是奇怪了,怎麼我這個副總參謀長來了,你這個郵電通訊的大牛人也來了。”

李強攤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主席和其他首長們呢?”

聶榮臻:“在另一個屋子開會呢。”

……

兩人沒等多久,不一會兒,書記處的成員們就一齊走進了這間會議室:主席、劉副主席、總理、朱總司令、陳澐,除此之外還加上李刻農。不用什麼程式也沒有開場白,會議就迅速開始了。

主席:“李強啊,在延安的時候,你是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再早一點,在蘇聯的時候你發表了一篇無線電的論文,聽說,裡面你提出的公式後來蘇聯科學院以‘李強公式’來命名了?”

李強:“是的,關於菱形天線發散的一個公式。因為這篇論文,我被授予了蘇聯科學院研究員的職稱,但後來抗戰爆發了,我就回國了。”

劉副主席:“要是沒回國,一直在蘇聯做研究,說不定能當上蘇聯的院士呢。”

李強:“嗨,院士不院士的只是個頭銜而已,那時候國內需要我,陝甘寧邊區也需要我,回國是一定要回的,在國內做的工作很重要,貢獻也不比在蘇聯的時候差到哪裡去。”

總理:“榮臻,我們黨內軍內的人才,你可能是學歷最高的了。我和你是差不多時間去歐洲的,我說是去留學,可漂泊不定,被各國政府趕來趕去,沒多少時間精心學習,只有你是紮實在比利時沙洛瓦大學讀書,而且讀的還是化學工程。”

聶榮臻:“可後來還是走上了革命道路,從沙洛瓦出來就去了莫斯科,又入學莫斯科東方大學。”

總理:“所以你是在比利時、蘇聯拿了兩個本科學位,遠遠超出了我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