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白忙一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八章,白忙一場
3月31日,聯合國四國六方會談全面停擺。
4月1日,大韓民國宣佈自己的南北分界線主張,並向“拒絕離開韓國領土”的中朝軍隊發動進攻。
4月2日,首都師、韓第1師在“伍修權線”前碰壁,第4師增援至首都師方向,李承晚還是要打通這條路,拿回坡州。
4月2日上午,伍修權在聯合國斥責韓國挑起新一輪戰爭,將這一行為定性為“背信棄義”和“反複無常”,並把李承晚稱為“戰爭狂人”。
美國代表也出席了聯合國大會,面對大多數會員國對韓國破壞停火協定的指責,美國解釋為事出有因,呼籲各方保持冷靜,重回談判軌道。對於中國以及蘇聯提出的“美國暗中縱容韓國陸軍發動進攻”的指責,美國代表予以否認,表示美國在此次沖突中絕對中立。
4月3日。
第8集團軍司令部。
李奇微並不太關心韓國的三個師過了漢江之後打得怎樣,雖然集團軍參謀部的參謀不斷地彙總前方情況整理成簡報送到李奇微的案頭,但他也就是草草翻看幾分鐘就丟到一邊。相反,李奇微是十分關心隨著韓國軍隊一起渡過漢江的4組36名美國觀察員的安全問題。
這36名觀察員是真觀察員,不是高階軍官或者參謀顧問,都是一些尉官甚至軍士。他們的使命就是把前線戰場的情況準確彙報給參謀部,以讓美軍知道戰鬥進行到哪兒了。
李奇微讓這4個觀察員小組時刻保持無線電暢通,每個小組要集中行動不得拆散,在漢江南岸,水原機場有8架直升機24小時待命,情況稍有不對就能馬上出動,把這36人給接回來。
4月4日。
李奇微:“這麼說,南朝鮮軍的3個榴彈炮團全部渡過了漢江?”
參謀:“按照第四觀察組的彙報,所有的105和155榴彈炮營都在向議政府揚州前線集中。但他們今天可能還沒法運動到位。”
李奇微:“4月4日他們當然開不了炮。4月5日能進行一天的炮擊,然後差不多就可以結束了。”
參謀:“然後就是中國軍隊的反擊。”
……
4月5日。
揚州前線集中的南朝鮮軍重炮達到了80多門,從上午打到傍晚,志願軍的表面陣地被磨平了大半。但是,南朝鮮軍第4師的官兵嘗試進攻,仍然被毫不留情地打了回來。至於坦克部隊,過去幾天被志願軍的自行反坦克炮打得毫無脾氣,至今為止他們就沒有100地確定摧毀一輛isu122的記錄。
在這天,李奇微讓第8集團軍或者說整個聯合國軍陸軍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4月6日。
4月6日淩晨,美軍動了——水原的直升機隊。這些救援接應的直升機塗著紅十字的標誌,起飛就匆匆飛到漢江以北,過一會兒接回了兩隊也同樣是紅十字會身份的“觀察員”們。
在返航的直升機身後,是揚州議政府一線到處都在激烈爆發的戰鬥。
4月7日。
“戰鬥結束了嗎?”
拿到簡報,李奇微先不開啟,問了參謀一個問題。
“雖然韓國軍隊還在原地抵抗,但應該已經沒有懸唸了。”
李奇微:“那我們的表演應該開始了。”
……
聯合國軍現在確認了,參與反擊的志願軍番號是9軍和12軍包打韓國首都師和第4師,42軍在一部分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包打西線的韓第1師。
志願軍的戰術和第1、第2次戰役如出一轍,輕步兵夜間穿插,只用一個晚上就前出了30公裡,然後——志願軍耐心地隱藏起來,等了一個白天。雖然南朝鮮軍也有飛機,但空襲力量很弱,志願軍本可以在白天發動進攻,但三個軍仍然等到4月5日夜,才從四面八方發動突襲。
夜間突襲主要針對南朝鮮軍的坦克部隊。在白天這些坦克對志願軍的威脅還是不小的,晚上嘛——現在還沒有可靠的夜視儀,揚州附近的近200輛坦克就基本等於是廢鐵了。
在39軍和12軍的快速突擊下,南朝鮮軍這些訓練不過2個月的坦克部隊顯露原形,稀裡嘩啦就丟了自己的坦克逃跑,有的甚至連人帶車被俘。
少部分坦克和裝甲車在夜戰中倖存下來了,這些部隊一路突圍,過了議政府就發現公路被刨開,坦克過不去。
這個時候如果按照美軍的打法,工兵和架橋車肯定就會上來,坦克和機械化車輛在兩翼掩護,工兵冒著冷槍冷炮架橋。但這是南朝鮮軍。過河的是有工兵,可工兵團呢?別問了,就連宋堯贊都不知道工兵團去了哪裡。
至於誰知道宋堯贊去了哪裡?這又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中朝韓美四方都找不到這位首都師師長去了哪裡。
在4月7日晨,實在支援不下去的宋堯贊換上了他早就準備好的做過舊的朝鮮傳統服裝,一頭鑽進了議政府市內,又用了一個星期慢慢挪到漢城,最後混在老百姓隊伍裡過了漢江大橋,回到聯合國軍控制區。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是4月底5月初了。
4月7日議政府方向的包圍圈合攏,標誌著首都師、第4師馬上就要從韓國陸軍的序列裡除名了。在西線,42軍單挑韓1師的戰鬥可能比東線還要順利。
因為12軍是入朝以來首次參戰,所以戰鬥中39軍還時不時要提醒或者教導一下友鄰的12軍部隊該怎麼打,反正整場戰鬥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