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東西合璧
章節報錯
第二十三章,東西合璧
“許同志,這個專案應當邀請施耐德參加進來。”蔡司上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安德烈拜爾曼思考再三,說出了自己已的意見,並且重複了一遍這句話以引起與會者的注意:“必須邀請瓦爾塔施耐德參加進來。”蔡司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1960年。最初是由國資委、蔡司耶掌公司東德蔡司)各掌一半股份,東蔡出技術專利、核心人員、部分東德生産的工業母機;中國出資金和一部分工業母機。1962年,西德的卡爾蔡司公司西蔡)也入夥了,蔡司上海)成了國資委、東蔡、西蔡三方混合股份。至於上海市怎麼把西蔡也逛到上海辦企業,而且和東蔡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了。總工程師安德烈拜爾曼來自東蔡,東德統一社會黨黨員。他提到的瓦爾塔施耐德高階工程師來自西蔡。東西德的外籍員工平日關系不差,但軍工之類的涉密專案,以前基本上是隻由東德的工程師參與,拜爾曼現在正在做的專案就是。不過,當許主任把專案的詳細技術要求公佈出來之後,拜爾曼直呼難度太高,有點棘手。許主任也表示確實這專案挺難的,但這是重點專案,一定得完成它。拜總工你想個轍唄?拜爾曼就說,應該請瓦爾塔施耐德加入專案組。這個要求還是頗為麻煩的,徐主任也得請示上級。三天之後,施耐德在保密協議書上簽字,加入討論小組,這三天時間,專案組也趕緊搞出了一份”脫密”版本的技術要求書。“哦天哪,這是什麼巨型望遠鏡,不,巨型鏡頭組。”施耐德看見的只是技術要求書附帶的圖紙,只標註了成像光路和技術要求,並沒有鏡片設計這個等著討論小組設計呢),但圖紙已經複雜得不成樣子了,100x80厘米的大圖上面滿是線條、箭頭和
標註引數。
施耐德咪眼看了一會兒:“你們想要的這個東西物鏡直徑高達2.4米,這意味看必須訂制一套新套的玻璃熔融裝置和磨鏡車間。”許主任:“已經開工了。而且,是按最高精度要求配置的硬體裝置。”
施耐德再仔細看鏡頭組的要求,2.4米的大物鏡後面的鏡片直徑就沒那麼大了,但後面的鏡片是對物鏡折射過的光線進行再折射或反射,鏡面精度的要求更高。高精度鏡面當然是為了保證成像絕對清晰,這就意味看鏡片組還不能出現邊緣畸變,不能出現分光,否則最後成像容易出紫邊,再差就直接出彩虹道道。但是,在前面一套複雜的鏡片組,把光路彙聚起來之後,鏡頭組的未尾,技術圖紙上又把光分成了三叉,在這個三岔口上面寫了技術要求:這一處要設定一個稜鏡組,要將彙聚到這裡的光分成紅黃
藍三原色。
剛才施耐德大致猜到這個鏡頭組是用來幹什麼的了,但最後這一套分光系統的要求又讓他有點迷惑。現在討論小組集中解決的是兩個問題:大直徑鏡片的表面精度如何保證,具體到每一塊鏡片的精度要求數值是多少;畸變如何糾正,色散如何糾正。蔡司上海)的西德人大多在搞消費級照相機鏡頭,但施耐德在西德是設計過天文望遠鏡的,他在會上大致說了個方向,認為需要2到3周的時間來根據現在玻璃材質制定工藝規範。許主任:“除了上述這些要求之外,可能你們還得注意,整套鏡片組的總重量也有要求,雖然這個重量要求如有特殊原因還可以調整。….施耐德先生,很抱,我們小組今天只討論鏡頭組,這個大系
統的其他部分暫時不提供資訊。
拜爾曼看看施耐德:“其實我看過整個天系統的說明書,但我就不告訴你。”拜爾曼瑟的樣子把施耐德氣笑了:“不用你來告訴我,我在西德閱讀過很多技術論文,略知道一些。這是照相偵察衛星的鏡片組。”拜爾曼“.許主任:“..施耐德:“r許,這一套鏡片組你們的要求我大致清楚了,但不得不說的是,如果按照你們的技術要求,鏡片精度、組合精度、成像質量都幾乎是最這套鏡片組還要有極大的抗過載
和防震能力,鏡片組之外還需加一個防輻射匣子,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套相當昂貴的鏡片組。
許主任:“貴一點是應該的。”施耐德:“不,這不是應該的。我看過kh1的光學系統的論文,美國人設計的kh1鏡片組考慮的是價效比。要求效能夠用,但不打算無限制地往裡面投入資金成本。實際上,我估計整個kh1衛星的
其他系統也和光學鏡片組一樣,美國人首先考慮價效比。
“我也稍微瞭解到了蘇聯研製的光學照相衛星,他們的思路也和美國差不多。因為照相偵察衛星它是一種消耗品。”在消耗品上面採用太昂貴的零件,恐怕..我坦率地說,我擔心你們的國防預算會嚴重超支。”施耐德說這些話的時候,許主任臉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施耐德說完,徐主任說道:“施耐德先生,您就按我們的要求做就好了,其他的不用管那麼多。”
施耐德看到的kh1的論文資料,以及蘇聯的照相偵察衛星,的確是消耗品。他們的照相偵察衛星現在都是返回式衛星,拍照要用膠卷。一厘膠卷拍過之後收納在膠卷艙裡,大概每半個月往地面丟一個膠卷艙,地面收到膠卷艙,沖印、解讀上面的資訊。一顆衛星上的膠卷艙數量是有限的,有的4個、有的6個、最多的12個。所有的膠卷艙都用完彈出去讓地面回收之後,這枚偵察衛星就成太空垃圾了,所以說它是消耗品。照相偵察衛星的零部件不能
做得太貴,太貴了心疼。同時上面的照相系統的壽命也不用太長,因為這衛星最多也就用半年。
徐主任帶團的、拜爾曼和施耐德參加的專案小組則不一樣。他們做的鏡片組是給d成像、天地數碼傳輸的“關眼”偵察衛星用的。預計1969年發射首枚衛星,初期型號的工作壽命5年,100萬次快門壽命。後期型號打算增加到8~10年。比起只能待機半年、拍幾百張膠卷就成太空垃圾的膠卷照相偵察衛星,“天眼”衛星基本上是代際碾壓了。只是這東西....是真的貴。d影象感測器是一種半導體器件,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塊晶片,但這塊晶片的表面植入了微小光敏物質,每一個光敏物質顆粒單元下面是相應的半導體電路。原理說起來倒也是簡單貝爾實驗室1970年製成了第一塊d),但實現起來就要考驗基本功了。上海電子集團的微電子實驗室首先頭疼的是d的面積。這時候的晶片為了提高良品率,面積都不大,最大的也就8毫米x5.4毫米,指甲蓋大小。d晶片為了達到偵察衛星要求的畫素數,用當前的
6微米晶片工藝生産的話,面積得是60x40毫米。
上電純從理論上做了個估算,如果做這麼大面積的d影象感測器,光刻機和整個晶片生産流程走下來,良品率估計只有2~3。影象感測器具體的工業製造流程設計也特別燒腦。30x20毫米的矽片,當然還是先用光刻機刻槽,離子注入,生成微電路,但然後還有晶片表面的光敏物質。這也是像離子注入那樣注入在表面層
嗎?塗覆之後,方一光敏物質滲透下去,影響到了下層的電晶體結構怎麼辦?
<101nove.cd影象感測器,上電現在要先搞定晶片的分層加工工藝。研製d影象感測器、研製巨型光學鏡片組,這只是“天眼”專案中的兩個“碎鈔機”而已。整個天眼專案的碎鈔機何止這兩個點,全套下來一共有12個。
為了慶祝專案小組走出第一步,拜爾曼和施耐德打算去酒吧喝一杯。“拜爾曼!拜爾曼同志!”
一名德國人剛下樓梯,看見拜爾曼趕緊邊喊邊跑過來,“拜爾曼同志,我得提醒您,蔡司總部派了一個叫埃裡希穆勒的人過來,他也是史塔西的特工。”施耐德:“hiahiahia..”拜爾曼:“噢!又一個特工!謝謝你提醒我,弗蘭克。”弗蘭克漢斯:“但這一次也不會出問題,等他到上海我就找他打招呼,他知道該怎麼做。”拜爾曼:“這已經是派過來的第四個史塔西了,包括你在內。你們仁是不是有些該做的工作沒有完成,引起上級懷疑了?”弗蘭克搖搖頭:“不會是在這方面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會是把我們仁調回國再派人來。”拜爾曼:“如果確信不是上級懷疑你們,那你們三人就負責把埃裡希漢斯拉下水。”蔡司上海),在非正式場合也可以叫上蔡,被史塔西東德國家安全部)特別關照了。原因不是因為在這裡工作的德國人多達100來號人,也不是因為上蔡研發部成立才3年半,新産品研發能力就
隱隱和東蔡本部平起平坐,而是因為這裡有西德人。
史塔西就向東蔡派出了特工,這些人既是國家安全部的僱員,也讀了專業的光學或機械專業學位,便於隱藏身份。結果派過來的三個人都“和光同塵”了,與上蔡的東德、西德、中國同事一起沉迷於打工不能自拔,比如弗蘭克漢斯就整天忙於他的表面工作一一機械設計,現在整天做的事是在上蔡微型機械小組擔任工程師。
如果說東西德的人在哪兒最友好、互相之間私人感情最好,那估計就是在上海。不但上蔡的東德人知道這三個特工,西德人也知道。比如工作時會這麼叫:“漢斯!那個漢斯!我是說史塔西的那個漢斯,我有件事情要找你幫忙!
有時候也會這麼叫:“漢斯!那個漢斯!我是說聯邦情報局的那個漢斯,我有件事情要找你幫忙!”一一西德在上蔡工作的40多人裡面,有一個西德聯邦情報局bnd)的線人。他不是專業特工,但出國前受bnd所託,要他擔任秘密線人的工作,定期往西德國內發一篇情況彙報。由於這位線人的工作也非常忙,他的情況彙報經常交給同事代寫。當然,本來東德和西德的普通居民之間就沒什麼矛盾,這和南北朝鮮不一樣,東西德從冷戰開始直到柏林牆倒塌,民間對對方的態度都是友好的。只不過在上蔡,東德人和西德人的親密程度更高,
就好像兩個德國從來沒有分裂過一樣。
1966年的中國有幾乎所有社會主義陣營的公民在開公司或工作。一五和二五期間來中國援建的蘇聯工程師是國家派出的,在三五之後,國家派出援建的工程師少了,但走正常聘用流程來中國工作的蘇聯東歐人多了。開公司的也很多。南斯拉夫人特別想在中國複制他們的工團制企業,來辦了很多公司和工廠。這些公司和工廠大部分撐了幾年就改制,拋掉了工團制,只有少數還在堅持原先的體制。
不過不管改制度了還是沒改,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企業都在中國繼續開下去了,因為有錢賺,工作環境好,尤其是研發部門在這邊做工作比在國內舒服。古巴人在中國開煙廠。捷克在山東投資了一個影視基地。東德也在中國有投資,蔡司耶拿是其中的一個,另一個是vebrobotron一一”機器人技術”人民企業。vebrobotron是個頭非常鐵的公司,他
在中國經營的業務是一一計算機。除了賣印表機鍵盤等計算機外圃裝置之外,他們居然也創立了一個攬機為主的計算機品牌”愛爾福”。
當第四國際原美國分部書記西裡爾詹姆斯和原托洛茨基的秘書秘書杜娜葉夫斯卡婭從香港抵達廣州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光怪陸離的市容。vebrobotron的總部大招牌十分醒目,幾個芬蘭人從樓裡走出來,收拾好自已的行頭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去吉林滑雪,蘇聯人收拾行李準備去海南曬太陽,街邊還有幾個南斯拉夫小孩南斯拉夫不少工程師帶家人來中國了)在踢足球,拎著酒瓶跟跟跑跑行走的那肯定還是蘇聯人。
杜娜葉夫斯卡婭:“書記,這和托洛茨基同志描繪的未來似乎不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