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如何搭建一條生産線

蔣築英的畢業答辯是5月份透過的,不過已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可以最遲7月離校一一總有第一次答辯掛了等二辯的。等學位證、畢業證、畢業分配派遣證、辦手續、收拾行李搬家一一從複旦搬到上電集團安排的房子。“碩士畢業也只分配一個單開間?有點小嘛,你看你書這麼多,能堆一整面牆。不如你買一套房子好了。”李強,又來了。來找蔣築英的時候,正趕上他在搬家。蔣築英把最後一捆書搬上借來的三輪腳踏車,用誇張的語氣回道:“買房子?!兩房一廳都要五千塊錢呢!花那麼多錢我圖啥呢!”李強:“別告訴我說你現在銀行存款沒有五千塊錢。怕是一萬都有了吧。”“可是,公家的房子住著不也挺舒服嘛。”李強:“等結婚了,這開間就不夠用了。”“結婚了上電就能分兩房一廳了。”李強:“噴..蔣築英:“李局長,神光計劃現在攤子鋪得好大啊,其中有些技術路線我現在都不太確定是不是對的,要不您.指示指示、指點指點?不對,莫非您這次來上海,就是對我面授機宜的?”“不不不,”李強趕忙搖頭,“神光計劃幾個版本的專案書我都看過,思路很清晰,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技術路線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方向,大方向我感覺是對的。至於其中某一個分系統採用什麼法

子來達到目的,這是細小的技術路線,它是允許出錯的,錯了再糾正,回到正確的路線上就行了。我這次來上海,是國家計委要在上海開一個工業流水線技術會議,來上海找了你呢,是讓你也去參會。

李強的言外之意是,方向對了,就不用我親自提示了。至於細節技術路線遇到的攔路虎,這是當前材料技術機械機電加工技術所限,就算我把70、80年代的技術方案提前洩露出來了,現在也做不到。這是基本功的問題,不是指個方向就可以繞過的,你們還是慢慢磕吧。

蔣築英:“工業流水線技術會議,好,又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了。”

李強:“不是讓你去會上聽別人講,而是你也講,代表上電集團傳授自已行業的流水線經驗..”

“上電的吳總工、小蔣同志到場了,吼啊吼啊!電子工業部門可是我們國家工業皇冠上滴明珠喲,今天會議的兩大主角之一!”國家工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工業局長兼上汽總工程師江三工率先起立歡迎上電晶元廠的總工程師老吳、蔣築英兩人到場。從長春一汽的動力分廠廠長、一汽副廠長到汽車工業技術顧問,在蘇聯、東歐國家、歐美進行一輪考察和調研之後,江三工轉戰上海,建設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流程和生産線的汽車廠一一上汽。從1962年到1965年,上汽自主設計並落成了輕型卡車生産線和比輕卡更輕的農用車生産線。雖然生産的車都是”小不點”級別的汽車,但兩條流水線都是由中國人自已設計生産流程、自已制定工藝標

準和操作技術手冊、自已搭建了“超福特式”汽車流水線。

上汽建廠以來是採購了外國的機器裝置,但採購的都是單個的裝置而不是整條流水線,流水線是國人自主設計的,的只是在其中嵌入了一兩臺外國的機器裝置而已。中國的汽車工業在經過蘇聯手把手援建的一汽、蘇聯提供整套流水線的二汽之後,第三個汽車廠是自行設計建造的,這是中國工業機器尤其是工業母機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另二個取得工業母機重大突破的行業,當然是電子半導體産興。中國現在可是有從沙子到晶片的全套産業鏈,其中晶片工廠的流水線從來都是中國一手包辦設計的。在1963~1964年,電子工業局曾

估計中國的晶片生産技術比美國領先兩年左右。現在已經有一種說法,第五代光刻機和晶片生産線已經領先美國3~5年了。

當然….電子工業是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尤其是科技小組的李強、聶榮臻、甚至錢學森都會親自過問和指導,領先世界好像也挺應該的。汽車工業其實更不容易,雖然“超福特式”汽車流水線只是讓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身世界最先進之列而不是甩開距離,但中國汽車工業是第一步從無到有,第二步從有到強,第三步就自已會飛了。這就是為什麼在上海召開“工業流水線技術會議”。江三工說的這次會議的“兩大主角”,就指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今天會議,江三工就打算讓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的技術主管來講講各自的行業是怎麼組建生産流水線的,而且是具備世界先進水平、領先水平的生産流水線其他的工業行業,有的自己搭建了流水線,但未能做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現在還處於需要從國外進口流水線套裝的階段。但這些工業行業的技術主管在會上也要發言,主要是說說他們對從國外進

口的流水線使用、分析、研究的報告,以及感悟經驗。

西方有一句俗語,叫做重複發明輪子,意思是重複創造一個已經存在的或者被其他人最佳化過的基本方法。”江局長扶了扶黑框眼鏡,會議正式開始。“在工業領域,尤其是流水線生産技術領域,這種重複發明輪子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不但中國存在,外國也有時候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我一直在想,咱們國家有化工學院、電子工業學院、鋼鐵工業學院、機械工業學院、汽車車輛的工業學院,各個製造業都有下屬的高等院校,實力也不弱,但是缺了個什麼呢?缺了個不分工業

行業和門類的、統合在一起的綜合工業學院,工業大學。”

“如果有這樣一所綜合工業大學,我們搞工業技術和流水線技術就方便得多了。但現在就是這麼個現狀,我們就暫且採用聯席開會的辦法,把各個工業行業的流水線設計和組建經驗統合起來,互相吸收對方的先進理念,爭取不要再重複發明輪子。

..

“江總說他是會議主持,讓我來說,那我就代江總講講汽車流水線的組建經驗心得。”上汽副總工程師韓利評發言。“我認為一條成功的流水線,就是讓小規模生産的時候要用手完成的工作,轉化為用腳端就能完成的工作。”韓利評的第一句話真是.…….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流水線這一概念,是福特公司率先實踐的。它的最初自的,就是把一輛汽車,一個極其複雜的機械産品,拆分成很多道工序,並用傳送帶或者類似的器具,把這十幾道工序連線起來。”“拆分工序,這就是對複雜機械産品生産過程的簡化,可以說福特流水線從一開始,就在實踐用腳端的工作。”“所以,我們搭建一條流水線是為了什麼?一種産品的流水線先進或者不先進,它的評判標準是什麼?當然我們可以從財務上做評判,這條流水線的總加工成本是多少,比上一代降低了多少;總用工

時是多少,有沒有降低;總能耗是多少,等等。但這是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在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該朝哪個方向去努力,該改進流水線的哪個環節呢?

“方向或者說改進精神就是:盡量多地用腳端。”韓利評舉了很多例子,蘇聯過來的流水線如何運作,他們一組人到國外考察的時候看見的是什麼,在上汽建設的時候又是怎麼做的,一一道來。一輛汽車的組裝工序如何拆分?不是工序拆得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在流水線上等待組裝的是零件還是分系統?這要綜合考慮。比如發動機,以前是發動機吊裝上車,現在國外的先進經驗是吊裝動力包”上車。除了組裝工序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流水線的技術手冊一一它起作用不是在總裝廠裡,而是在總裝廠外。技術手冊要規範上游的零件和分系統製造,比如一個零件,公差必須給我做到多少,做不到沒得

談。如果公差大,在流水線上工人拿起一個零件咔,安裝不上去,如果這個零件還是多處有匹配要求的複雜零件,那就是整條流水線的一場災難。

如果流水線的技術手冊製作得到位,那麼汽車廠就有可能從整個的聯合體變成分離體,可以從市場上採購零件而不需所有零件都在一個廠裡造出來。相反的,如果技術手冊不存在,那即使同在一個工廠大院裡,總裝廠和零件生産廠還是會相互抱怨。

“電子工業的流水線,我們的經驗心得是:有時候,浪費就是節約。”上電的吳總工發言。“晶片生産線有一個指標叫做良品率,有的晶片下線了是良品,有些是次品。導致次品最常見的原因是矽晶圓上有瑕疵,比如,一片4寸矽晶圓,我們統計平均會有4到6個瑕疵點。”“用x光照射,然後檢查x光片可以發現這些瑕疵,但是我們不這麼做。”“我們會照舊把矽晶圓送進流水線,塗抹光刻膠、光刻、化學液洗、刻蝕、離子注入、布線成型,再把矽晶圓切割、封裝成晶片,送入檢測環節。在檢測環節,我們把晶片接入檢測電路,透過測試的

是良品,通不過測試的丟掉。

“為什麼不用x光機呢?因為給矽晶圓一張一張地拍片,比把晶片接入檢測電路測試貴。”“確切地說,在所有生産的環節,不只是矽晶圓的瑕疵,還有光刻膠當中偶爾會有的大顆粒雜質、化學液洗、刻蝕時也會有隨機的加工失誤,都會導致那一小片指甲蓋大小的晶片核心變成失效的。我

們不打算在所有的環節之前或之後都加一道檢測流程,我們直接在最終端檢測。這樣看起來好像浪費了一些加工人工和加工材料,但總的算起來,卻是最省錢的。

江三工:“汽車業和電子工業,在這方面是存在一些不同的,汽車在總裝完成、出廠之後也有檢測環節,但如果檢測環節通不過,我們會把他拖到另外一個車間去搞明白到底是哪出了問題,修修補補,或者分解成零件也有可能,但是電子工業,他們會把作廢的晶片扔進垃圾桶。原因呢,還是在於兩種工業生産的産品不同。汽車好拆嘛。”

將蔣築英:“江局長、韓總工,你們說的這些話啟發我了。”江三工:“峨?”蔣築英:“現在我開始反思我們晶片的流水線,檢測通不過的晶片往垃圾桶一丟,這或許在未來也是可以改進的。”吳總工:“可是廢晶片做不了計算呀,總不至於拿它來做鑰匙掛墜吧?”蔣築英:“李強李局長說,以後的晶片上,單位面積整合的電晶體數量會越來越多,晶片的內結構會越來越複雜。現在晶片設計時已經廣泛使用餘電路了,我想,當晶片的整合度大到一定程度,我

們甚至可以把晶片設計模組化,在一塊晶片中,有幾個相互獨立工作的.….模組。矽晶圓的瑕疵或加工出現的瑕疵如果只使一個模組失效,那麼這塊晶片還是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吳總工:“就好像...九頭鳥一樣,有一個頭壞掉了,其餘八個頭還是可以用?”將築英:“對,那時候,一塊檢測結果完全優秀的晶片,是九頭鳥,我們賣一幹塊,有一個頭壞掉的,我們賣九百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