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溫飽
章節報錯
第一章,溫飽
1965年的春節過去了兩個月,張紹群終於輪到了他的“春節檔”探親假張紹群大尉,在家裡父母和鄉親眼中他是578541部隊的中隊指導員。但是軍銜的確是大尉正連,這點張紹群沒騙鄉親們。鄉親們也分不清8部隊有什麼區別,反正,知道張家二娃在部隊,是個“幹部”。對外不說真實的部隊代號哪怕這個代號本來就是為了在公開的場合使用的,比如郵政地址),這是中央警衛團不得不額外增加的一條內部紀律。像張紹群老家這樣的窮鄉僻壤,的確基本沒人知道8341部隊是什麼,但在別的地方,比如資訊靈通的大城市,那可就不一定了。自報自已在8341部隊,就總有朋友同學親戚以為你是可以“上達天
聽”的人,天天來碰瓷也夠煩的。所以別的部隊可以對家裡人報自已真實的部隊數字序號,但中央警衛團不行。
張紹群說自己在57853部隊,還是個“不帶長”的參謀,這就清淨了許多。北京廣州的t29次列車抵達衡陽,出了火車站,張紹群和妻子還要去長途汽車站,從衡陽向南再走差不多100公裡的公路。“呀,修成柏油路了!這下好走多了!”妻子還對三年前第一次回老家探親的場景記憶猶新,長途汽車從衡陽向南,過了第一個縣城,公路就變成了坑坑窪窪的土路,人要在車裡上下左右顛簸近三個小時。現在的公路是平整的柏油路面,
坐車的舒服,車開得也比以前快多了,估計不用三小時就能到縣城。
張紹群:“回縣裡的路是好走了,不過別高興得太早了,咱們回家最難走的路是最後五公裡。”最後五公裡,山路。汽車三輪車都進不去,只能步行。...好像也不用步行了。出了汽車站,張紹群和妻子眼前是七八輛三蹦子一一長沙産的農用三輪車,每輛三蹦子上都有一個人在用本地土話咳喝:“五毛一塊,五毛一塊,上車就走!”張紹群:“到十裡坪多少錢?
一塊!”“五毛!”“你給我一塊我送你到村,五毛的是不肯翻山的!”張紹群“..“窮家富路,就直接坐到村口吧,“妻子遞過去一塊錢,“咱們這次帶的東西挺多的。”
張紹群知道為什麼同是去十裡坪,三蹦子會有兩個報價了。老家是修了新路,比以前寬多了,但離村子兩裡地有個又彎又險的路口,這條鄉村土路的其他路段都能輕松過三蹦子或者馬車牛車,但這個彎路口三蹦子想翻過去可得要點兒技術。不敢翻山的或者怕磕著底盤的,就在山路口前把人放下來,收五毛錢就掉頭回去。
但其實這個彎口也是可以拉直的,張紹群仔細觀察,大概用上兩百公斤炸藥把山炸崩一塊就可以了。“爸,媽。”“天哥。”“大嫂。”回到了老家。“叔叔好。”張紹群摸摸侄子的頭:“小新呀,長這麼高了,上次見你才還穿開襠褲呢。”張紹群的大哥張紹山:“紹群。”張父:“你回來得真巧,村裡插完秧了,你就回來老。”張紹群“.張紹山:“他們部隊有紀律的嘛,什麼時候準假回家探親得協調著來,不能影響戰備,這不是我弟自己能決定的。”張紹群找個地方把軍帽掛好,“現在社裡農活還那麼累嗎?”張紹山:“今年氣溫回升得晚,天氣預報說適合插秧的時候,時間很緊了,那幾天大家都在地裡彎腰趕季插秧,幹到天黑。現在好多了,我和爸輪流,每天出一個人到地裡巡一遍,天亮出去上午就“農閑了也得做事,張父拍拍手中剛剛成型的簸箕,“紮一個兩分錢。不紮不行,咱們村可是解決溫飽了的,哦,全湖南都溫飽&039;啦。”1965年春節,湖南宣佈全省解決了溫飽問題,比國家的計劃日期提前1年。這在全國的省份中算是有點拖後腿的,但還好,不算倒數一一位列倒數的五個省,現在看得到1966年才能宣佈解決溫飽
回。
這也是為什麼張紹群回家探親的原因。春節前主席聽說湖南宣佈他們全省實現了溫飽,第一反應是真的嗎?”,第二反應是請中央警衛團的湖南籍戰士幹部,今年上半年陸續輪休回家探次親。探親回來寫份調查報告。
張紹群四周看看,這個家他住到18歲才去上軍校,此後的十多年一共回來過5次。和三年前相比,家沒什麼變化,大嫂和小新身上穿的是新衣服,房子還是那煙燻火燎的老屋,廚房灶臺上邊的牆一一“爸,今年家裡沒吊臘肉?去年不是說養了豬嗎?”張紹群發現哪裡不對了。按理說灶臺上邊應該有一排臘肉吊著的,這是全家一整年的肉食。小時候張紹群可少不了眼巴巴地在灶臺仰望牆上的臘肉的時候,那一排臘肉,過完年是12條,後來11條、
10條....家裡人口多、臘肉每一條的重量也不是特別大,意思就是全家每個月吃一頓肉。
張父:“養了,和隔壁庚兒合作的。本來說養兩口豬,年底了賣一頭,兩家分著吃一頭。去年過年前村裡幹部說,你們得把兩頭豬都賣了,要不然那個貨幣收入&039;不夠溫飽線。”張紹群:“..解決溫飽問題兩條硬指標:人均糧食佔有量;人均貨幣收入。任何其一不達標,都不算解決溫飽。家裡米缸是滿的。倉裡七八個麻袋裝著稻穀玉米,糧食夠了。貨幣收入體現在家裡人有新衣服新鞋子。就是.…肉牲掉了,畢竟肉食量不在這解決溫飽與否的硬審核指標裡頭。村幹部“卡bug”還是蠻厲害的。不,可能是鄉裡甚至縣裡指示讓村裡的幹部卡bug的。張紹群:“一點肉都吃不到那怎麼行,總不能一整年的青菜鹹菜吧。”張紹山:“就這樣啦,實在饞了到河裡看看能不能網點小魚。……….雖然沒臘肉了,可多分了半口豬的錢,能存起來一點,以後小新娶媳婦用吧。吧”張紹群起身翻他帶回來的兩個天包。先拎出一捆參考書課外書和作業,這是給侄子的禮物,張小新一臉喜色,掛看眼淚抱看書走開了。張紹群再從包裡翻出來一個網兜,網兜裡是七八個罐頭“午餐肉罐頭,”張紹群說,“爸,哥,罐頭拿回家就吃,別整年的放不捨得吃啊。就算不管大人,可小孩子長身體也要吃肉嘛。我看今天就開一罐吧,媽!晚上就起個湯鍋,弄點菜燉著吃就好了!四月湖南的天還有點寒,生火涮二大鍋,全家坐在一起吃正合適。張紹群開罐頭,母親和大嫂動手,從菜缸裡挖出一顆酸菜切了,再洗幾顆青菜,過年打的年糕也還有,切成薄片,放在鍋裡碼得整
整齊齊,切片的午餐肉蓋在最上面,再撒點辣椒碎。涮鍋咕嚕咕嚕滾起來,肉香、年糕和菜的香味彌漫整個屋子。
“嘶...呼哈,“張紹山夾起一片午餐肉,吃的時候差點被燙看,趕緊吹了吹,“軍用午餐肉,好吃。部隊的夥食就是好。”張紹群:“這是野戰食品,打仗的時候才下發部隊,我這是在部隊大院裡的商店買的,平時也是吃食堂。不過食堂是能經常吃到肉,比村裡好點兒。”侄子張小新風卷殘雲地將碗裡的年糕、午餐肉、白菜掃光,又從鍋裡夾新的:“叔叔,要是每天都能這樣吃飯就好了。.…….每個禮拜能吃一次也好。”張紹群:“所以呀小新,你要努力讀書,將來考上個好學校,到城裡工作。”
“到城裡工作就可以天天吃午餐肉了嗎?”張紹群:“到城裡就不吃這個了,吃新鮮的肉。除非..”張紹群想說除非城裡駐著美軍,可又一想,這種在南朝鮮叫“部隊鍋”的午餐肉涮年糕,在老家這兒連過年都不一定吃得到,現在真沒什麼資格埋汰南朝鮮人。“除非你考的是軍校,而且畢業後去野戰
部隊當兵。
張父:“這軍用午餐肉罐頭比我打鬼子時繳獲的日本罐頭還瓷實。不錯。咱們老百姓嘴裡省點兒是應該的,部隊要吃得瓷實一點,要不然沒力氣打仗。”張紹群:“打仗那真是沒這個不行。咱們現在支援越南,就要送過去好多罐頭,今年要援助幾千噸呢。”張紹山:“啥?幾千?噸?!”張父:“紹山你不去村委會看報紙牆嘛,越南在替我們打仗,打美國。前些天越南捱了美國飛機炸,聽說好多橋梁都被炸斷了,我們還支援他們鋼筋和水泥了呢。”張紹山:“噴噴..幾千噸肉罐頭,一年援助他們這麼多.…”大嫂:“紹山腦子裡就惦記看吃。”張紹群:“越南現在有五十萬正規軍,幾十萬民兵,一年吃得可不少。他們全國都在打仗,國土被美國炸得很厲害,什麼罐頭廠的都開不了。而且要這麼想,越南同志在前線把美國頂住了,我們中國
作為後方就安全了對不對?
張父:“是這個道理,50年抗美援朝也是這樣的。紹山你50年也懂事了,記得那時候咱們村裡徵兵了吧。”“記得,我差1年年齡不夠,沒去成。”張紹群:“我們援助他們點肉罐頭,鋼筋水泥,槍炮,都可以給,只要他們頂住了,這點物資算不了什麼,我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加緊發展生産,這些東西我們能五倍十倍地多生産出來。”
“今年我們和隔壁庚叔家多養了一口豬,三口,這樣年底就算賣掉兩頭,兩家人還是可以分一頭豬來吃了,明年66年,應該是能吃上肉的。”探親假結束,大哥張紹山送張紹群和妻子到村口。“現在豬仔還小,等大點了食量上來了,得喂很多紅薯,…….好在前山的坡地,我現在開出來了,自留,能種半隴紅薯幾棵玉米,養豬還是沒問題的。”張紹山還在嶗著家務事。張紹群說道:“哥,你有沒有想過到城裡打工?衡陽、長沙,遠一點還可以到廣州去。咱這村裡,我走的時候人均1畝3,現在不到1畝1了,還沒地方開墾新田,開出來的也都
是山地。這樣下去,生活總會有個上限,到那兒就到頂了。
張紹山:“其實我也想過,村裡就那麼點地,全社上下幾百個勞力,大部分時間人都是閑的。.…….可是咱們村不好出去。”張紹群:“出去不是很方便嗎?”“政府說是方便,可咱們村有自己的政策,張紹山壓低聲音,“村裡要外出打工的人,每人每年給村裡交40塊錢,說是”外出打工費。不交這40塊錢不讓你走。”張紹群擰起眉頭:“這圖什麼啊,圖那40塊錢嗎?”“鬼曉得,有人說是村幹部怕村裡人少了他官變小了…”張紹群:“這個政策一出來,那就沒有人願意出村做工了吧。”張紹山:“那是當然的,我也聽咱媽那邊村子的人說了,到外面砌牆一個月才20塊錢,城裡開銷還大,一個月不一定得下10塊錢,40塊錢要交出去,真的心疼。”張紹群不說話了。看來這次回家探親的調查報告有得寫了。
看完本章,來說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