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錢!錢學森上電視了!

中國進行第五次核試驗暨第二次增強型核試驗後,墨西哥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發起一個議案,呼籲有核國家盡快禁止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墨西哥:我這個美國的白手套,哎不說了不說了)這個議案的論據是非常充分的:1945年以來,核試驗已經導致了大氣層基底放射值節節攀升,甚至已經影響到了鋼鐵行業和精密儀器行業一一煉鋼時向高爐吹的氧氣是簡單從空氣中分離而得,因為

大氣帶的放射性同位素越來越多,現在煉的鋼如果用於製造x光機、射電望遠鏡等超精密儀器時,鋼的放射性甚至會讓這些儀器出錯。

比如射電望遠鏡的底片上突然出現一個亮點,你以為那是一顆未發現的恆星?錯,其實是望遠鏡的鋼殼和底座的輻射汙染所致。現在世界各國的精密儀器製造業已逐漸意識到要尋找“老鋼”才行,在1945年以前冶煉出來的鋼材。比如日本在建造自己的大型射電天文望遠鏡時,就把當年自爆沉沒在港口的“陸奧”號戰列艦的炮塔基

座給拆了,運過來當望遠鏡的旋轉底座。

地球上已經有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國五個核國家在進行大量核試驗,美蘇兩國的核試驗佔世界核試驗總數的90。五個核國家應該為地球著想,避免地球這個唯一的家園被人類毀掉,因此建議五國在1965年以前禁止大氣層核試驗。

議案沒說要求禁止所有核試驗,只是提議大家不要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地下核試驗除非是翻車,否則基本不會有放射性物質彌散到大氣層中。這個議案提出來之後,一個上午就得到了聯大二十多個國家的支援,其中美國表態支援,說地下核試驗確實可以,美國對此表示贊同,說我們美國一直就在計劃把所有核武器的測試工作轉移到地英國在美國之後表態支援。蘇聯也表態支援。中國表示,世界和平和世界環境也是中國一直很重視的問題,如果禁止大氣層核試驗有利於維護地球環境,中國願意在1965年這個時間點停止在地面、空中和海上的核試驗。美國:哦?中國竟然原則上同意1965年停止地上核試驗?看來中國人的氫彈研發進度挺快啊!不會烏拉姆教授的預測是對的吧?

下。

法國代表則咕嚕咕嚕講了一大通廢話,說禁止大氣層核試驗這件事呢,這個呢,這件事是一件大事。當然呢法國也不是表示反對,法國也愛好和平維護地球環境,但是,這個嘛,這個呢,禁止大氣層核試驗充分地考慮各國從地上轉型到地下核試驗的技術難度,總之法國的意見是,這件事呢是可行的,未來是一定要做的,但是,不建議用一個準確的時間表強加到各國頭上。

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哦,知道了,你的氫彈研製現在還沒有頭緒。聯合國大會一天的嘴炮,到散場的時候,多數國家都支援禁止大氣層核試驗。但是呢,核試驗這個事情它是個軍事裝備問題,是個防務安全問題,所以不是由聯合國大會的嘴炮團們決定的,安全問題在聯大初步透過之後,得交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討論。到了安理會想都不用

想,法國投反對票一票否決就gg了。

在聯大的演講中,中方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核政策,表示自己的核武器是用來防禦的,中國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同時中國還內涵了至今核政策還一片模糊的美國:你美國至今還不肯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個原則。

肯尼迪上臺後其實有點想把美國的核政策固定下來,也就是公佈“從現在開始,我美國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國無論軍方還是政界都沒人提這事了。美蘇前些年的緩和局勢正在一點一點消退。1959年的廚房辯論公眾還記憶猶新,尼克松擺出了美國的優勢,而赫魯曉夫之後也宣佈要和平發展壓倒美國一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總比提高蘇聯核彈頭數

好讓人安心一些。

但現在,1963年,蘇聯的核武器製造産業在瘋狂開工,早在五年前蘇聯軍方就提出的每年增加1000枚核彈頭的計劃,赫魯曉夫壓了5年不讓實現,今年終於要全部開動了。除了核擴軍,常規力量的建設蘇聯也在加速,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排出200艘軍艦迎候6艘蘇聯小破船過去還不到1年呢。在各大國當中,防務政策唯一沒有發生改變的就是中國了:中國的國防政策白皮書,1963年4月版,和前些年的基本一樣。核武器是防禦的,常規武力也是防禦侵略和維護祖國統一的。在中國周邊,中近海地帶維護海上安全,建立區域反介入能力。就這區域反介入能力不是什麼新名詞,從1960年起就是這個詞,內涵也沒有擴充,有軍事基礎的讀者一看就明白,這是如果臺灣需要以武力統一的時候,打消外國勢力介入臺灣的意圖就好像一一1962年11月之後美蘇關系重新緊張的沖擊波沒有傳遞到中國一樣。“7月12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中通一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通一號通訊衛星是世界上第一枚同步軌道通訊衛星。它執行在距地面35800公裡的軌道上,以0度傾角執行。”“根據牛頓定律,物體在.1公裡秒恰好可以使它的擺脫地球引力。在這個速度下,衛星繞地球一週時間為24小時,與地球自傳週期相同。因此,從地面看中通一號

些。

衛星時,它相對地面是完全靜止的。

“同步軌道衛星是通訊中繼的良好平臺。地面的無線電發射或接收裝置只需將天線對準太空中的中通一號,就可以遠端接收或傳送高頻無線電訊號。”“中通一號通訊衛星帶有4個轉發器,可為遠洋航行的軍艦和民船提供電報服務、為島嶼眾多的國家提供無線電報服務、未來還將開通衛星電視節目轉發服務。”這是《人民日報》上的文章。為了讓文化水平不高的讀者明白什麼是通訊衛星,《人民日報》還耐心地用了兩段話解釋。不過這條教小學生物理常識的新聞卻讓nasa有點破防了:這是世界第一枚同步通訊衛星,沒錯!比美國還搶先!美國這時候在研製syn同步通訊衛星,今年2月發射了syn1,這是顆試驗星,不帶實際功能。但就是這枚測試性質的衛星,打上天之後丟了一一它的電子裝置失靈,失去了控制,反沖發動機

也沒能完全工作到位,這讓它實際上是“不同步”的。

syn2預定在7月底8月初發射,衛星剛剛出廠,經過最後一輪檢測之後打算運往卡納維拉爾角。syn計劃被中通一號搶先,有點讓美國沒面子。不過還好,中國在《人民日報》刊登新聞的第二天,在電視臺裡也播放了中通一號發射的現場畫面和相關報道。首先是火箭發射的現場場面,nasa又看見了那令人熟悉的火箭一一長徵2號運載火箭的電視報道已經有過了,長徵3號看起來直徑和長徵2號一樣,第一級也基本一樣。只是長徵3比長徵2明顯長出

一截一一這也很好理解,一定是加了個第三級,把衛星從近地軌道繼續推到同步軌道。

火箭介紹完了介紹人。首先是聶帥一身軍便服出現在航天指揮中心,祝賀此次航天發射圓滿成功。接著是錢學森。在一眾航天精英的擁簇下,錢學森先是出現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現場,觀看長徵3號星箭聯合體的轉運,然後是錢學森也出現在衛星發射指揮中心。“是錢!就是那個錢!錢學森上電視了!”這電視節目輾轉傳回美國之後,錢學森的不少老熟人一下子就認出了他。“錢1951年回到中國,十二年之後,他在中國複刻了一套航天和火箭體系,是這樣嗎?”nasa的局長詹姆斯韋伯找來了威廉皮克林,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錢學森是jp的早期創始人。皮克林:“中國1961年發射人造衛星之後,錢逐漸出現在了中國的新聞視野裡,但1961年之前中國的航天和導彈一直在發展,他們是從零起步的,現在中國沒有詳細地報道那個時候的事情,但我相

信錢一定是其中的靈魂人物。”

韋伯:“錢離開美國之前就已經是著名的火箭技術和宇航專家了。….我們怎麼讓他走的?太不應該了。”皮克林:“據我所知,是美國政府趕走了他。”

韋伯:“..錢學森的技術理念是什麼?我是說,以他的偏好和習慣,他會把中國的航天工業帶到什麼方向?不會也讓中國搞登月工程吧?皮克林搖搖頭:“韋伯局長,我不太清楚。我是1944年進入jp的,那時候錢已經離開jp參加軍方的導彈專案,成為jp的傳說了..…韋伯:“阿波羅計劃,阿波羅計劃。...我只希望阿波羅計劃能搶在地球的其他國家前頭。”皮克林:“阿波羅計劃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蘇聯。至於中國,我想,應該,還不會成為嚴重的威脅。中國至今還沒有宣佈自己的載人航天計劃,也沒有宣佈自已有巨型火箭的研發計劃。實際上,中國人

的航天工程相當強調實用。今年他們的航天發射,要麼是電子偵察衛星,要麼是照相偵察衛星,要麼是氣象衛星,他們甚至都沒有往月球發射一枚繞月衛星或月面撞擊衛星。

韋伯皺眉思考:“他們對月球、火星、金星探測毫無興趣,這我也知道。或許是中國出於極端的實用性來規劃航天工程,但另一種可熊,或許是因為月球、火星、、金星早就有人類傳送過探測器,中國人認為搶第一名才有意義,第二或者第三名沒有意義。皮克林,還沒有國家完成過的成就恐怕才是中國人的下一個目標。如果載人登月是中國的國力難以完成的奇跡專案,那麼,還會有什麼專案是我們的的盲點呢?

看完本章,來說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