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核彈導彈衛星三件套

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待發的是長徵1運載火箭。

長徵1其實和dd4洲際導彈沒什麼區別。長徵1如果發射成功,也就等於dd4完成了一次全燃料狀態試射。

dd4極限情況下可攜帶5噸的彈頭射程8000公裡),現在不裝這麼多,而是隻攜帶一顆204公斤的衛星,這樣發射之後,火箭導彈在初段的加速度就比導彈狀態大2.4,隨著燃料飛速消耗,它的加速度曲線也在不斷增加,最終可以直接把載荷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

真正的專用於航天發射的運載火箭是長徵2,這個可能要到年底才能試射了。

dd4的發動機推力是300噸,總重189噸,起飛推重比超過1.5,它是一枚彈道導彈,上升段加速度高一點有好處,可以在最短時間飛出大氣層。但作為運載火箭的話,起飛推重比不需要那麼高,一般在1.3x就算高的了,1.1x的也有比如土星5)。

因此長徵2即便沿用dd4的偏二甲肼發動機,也可以增重到200噸以上,最後錢學森拍板定下來的重量是230噸。而且作為專用的運載火箭,它不需要在燃料艙加耐腐蝕內襯,這又能節省不少重量。

增加的重量全用於增加燃料箱容量,第一級的燃料比dd4少許增加,第二級則是明顯增加。火箭長度也從現在的7.8米。本來五院是打算把增加的重量用於搭載一個第三級,後來錢學森用計算機反複算過,結論是如果只是用於發射近地軌道衛星的話,直接增加燃料箱容量比加一個第三級更有效率。

長徵2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就不是204公斤這麼可憐了,它會達到4.05噸,能發射目前國內各機構所能想到的任何衛星,甚至理論上能發射載人宇宙飛船隻是這個飛船比較綠皮)。

為了新的第三級而專門研製的液氫液氧發動機——也沒白花研製經費,它會用於將來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火箭。

所以,錢學森現在眼裡看到的是發射塔上的長徵1,腦子裡想的卻是今年11月會出現在這裡的長徵2。

“最後10秒鐘準備。”

“10,9,8,7,6,5,4,3,2,1,發射!”

……

羅布泊。

在最後一次檢查核彈狀態後,發射塔周圍的工作人員乘車撤離,22000噸當量的“盤古”只差最後的引爆。

這是一次遲到了兩個多月的核試驗。“盤古”的試爆原定1960年底進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響應赫魯曉夫的要求。

1960年2月法國“悍然”進行核試驗,赫魯曉夫非常震驚、震怒,為此他下令核工業部門把22000噸裂變彈的圖紙提前傳送給了中國,並詢問中國能否在1960年結束之前也爆炸自己的原子彈。

我方清點了原子彈專案各方向的進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因此給了赫魯曉夫一個肯定的回答:原子彈4月份就可開造,年底有比較大的把握試爆。拿著蘇聯送來的幾卡車的圖紙,我方一邊吃透其中的設計原理,一邊開動蘇聯援建的核工廠,加工核燃料元件和核彈零件。

這次的02工程可就是蘇聯全程參與幫助援助了,不過中國不在乎。什麼最重要?又快又省錢地攢出核彈來最重要。

原歷史位面的中國,在蘇聯切斷援助後自力更生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彈,為此耗資25億人民幣。六十年代初期的25億。說“當了褲子也要造出來原子彈”,這話一點不誇張。

現在——到1961年1月,02工程總耗資6.89億人民幣含4000萬盧布也就是1.6億人民幣的外彙)。

所以,還是要感謝蘇聯同志和玉米帝呀!

“盤古”試爆的一切準備都在11月份就緒,但11月中美兩國的確關系良好,尤其是中美糧食貿易的第一撥貨船剛剛發出,沒什麼戳美國肺管子的必要。中央決定核試驗延期之後,“盤古”就儲存在羅布泊基地,等待中央重新恢複核試驗的指示。

所以——等一下,赫魯曉夫要求中國年底進行核試驗的呀。

咱們的玉米帝呢?

他忘了。

……

沒開玩笑,赫魯曉夫就是把這事兒給忘了,大概是10月份他在聯合國怒斥西方國家發洩了一通,又覺得國際形勢沒這麼危險了吧。總之,中央做好了赫魯曉夫來電詢問時的解釋用詞,但11月份赫魯曉夫沒問,12月份也沒問,現在都1月底了,赫魯曉夫仍然沒來電報問“你們的核彈準備得怎麼樣了啊?”

赫魯曉夫沒催,是我們覺得是時候炸一枚核彈了。首先是越南局勢正在一步一步滑向戰爭,而中央現在的意見是越戰全面爆發稍微晚點比較好,其次是中美現在的貿易進入了正常的執行階段,美國公司取消合作的成本高起來了,就不太容易受到政治幹擾了。

“叮叮叮叮叮——”

在羅布泊的地下指揮部,聶榮臻拿起電話聽筒:“我是聶榮臻!”

“聶帥,長徵1順利點火、升空!我們的第一枚人造衛星正在擺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

透過半地下指揮部的窗戶,錢學森看見一片焰火升騰。長徵1運載火箭第一級的四臺發動機推動火箭衛星結合體緩緩離開發射塔。

孤煙一柱動長天,扶搖直上破蒼穹。

“酒泉遙測訊號正常!”

酒泉的指揮部有人大聲報告,錢學森聽見了,向聶榮臻複讀了一遍:“酒泉遙測訊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