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1960年500名軍人,這3500人可不是軍事顧問團了,雖然還號稱是軍事顧問團)實際上就是參謀及作戰人員。

這是對1954年日內瓦和約的明顯違背,但日內瓦和約並非聯合國安理會促成的,而是當事各國自己簽署的,因此,管不著。不過中國還是在安理會上提起了對“美國破壞中南半島和平”的譴責提案。

然後被美國一票否決。

三天之後,中國否決了泰國柬埔寨邊境沖突中,泰國譴責柬埔寨率先發動挑釁的提案。理由是泰國接受美國駐軍,造成了該地區——整個中南半島的不穩定。

1960年的越南,正在全面戰爭其實整個越南戰爭都可以濃縮精煉成——在美國介入下的南越地區的全面內戰)的大道上疾馳。艾森豪威爾非常明白越南南北矛盾激化意味著什麼,他在他的任期內都在竭力避免美國全面捲入,因為這就等於一個不亞於朝鮮戰爭的巨大窟窿,幾十萬美軍和無數的軍費都要被牽制在這裡。

但是,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艾森豪威爾已經連任了兩屆,下一屆如果現在的副總統尼克松沒能當選,上來個民主黨的二愣子,那越南今後發展成什麼樣真不好說。

美軍增兵3500人還産生了另一個後果:這是明顯違反日內瓦和約的行為,在日內瓦的和約監督執行委員會那裡都是無法解釋的,因此,此次事件之後,中國和蘇聯開始公開向北越輸送武器、彈藥、物資,總之北越所需的一切援助。

在此之前,中國和蘇聯其實都在遵守日內瓦和約“不向中南半島輸送重型武器”的條款,要送也只能偷偷地送,就是隻送1955年以前生産的武器,這樣被抓包也沒關系,只要不是在邊境被現場抓到,都可以解釋為“這些武器日內瓦和約簽署的時候就已經在越南了”。

1960年3月,第一批中國援助的裝備從滇越鐵路運抵河內:2套紅旗1b防空導彈系統。

操作人員是一半的北越士兵、一半的解放軍士兵。中國援助北越是早就有計劃的,因為中央不靠未來檔案就能推測出來,由於美國的對外政策,他必然要在南越死死撐住,不會輕易撤走。從1955年起,越共選調的軍事人員陸續進入昆明和桂林的軍校學習,1958年中國自己搞定防空導彈後,越共又抽調了一批中學以上文化計程車兵到中國學防空系統的操縱。

現在,第一批防空導彈部隊人員已經培訓完畢,可以隨著援助的防空導彈一起回國了。

從第二個公文包披露的資訊,中央更詳細地瞭解了越南戰爭的全過程:

南越政權越來越不穩定,不想失去這個反共橋頭堡的美國對南越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最終發展成美國海陸空一齊下場,由美國大兵直面越共遊擊隊。

中國和蘇聯均對北越予以大力支援,美國在越南陷入泥潭。

從1965年開始,中國對北越的援助物資中技術含量逐漸提高,行動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夜視儀等等特別適合山地作戰的、技術效能不亞於美軍同期水準的武器陸續亮相,甚至在一次遊擊隊的突襲中獲得了超級大戰果:美軍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

尼克松上臺之後,宣佈要“越南戰爭越南化”,逐步減少美軍在越南的投入,到1974年美軍全部撤軍。但這11年的戰爭讓美國特別受傷,巨額軍費、大量人員傷亡、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對美國政府以及美國的整個冷戰政策的極度不信任,交織在一起,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機,冷戰形勢一下攻守轉換。

1969年,尼克松為了盡快從越南抽身,還大大改善了和中國的關系。此前兩國雖然已經建交,但是關系相當“冷漠”,而從1969年起,美國逐漸開始取消以前的西太平洋封鎖對峙策略,作為美國願意停止越南戰爭的姿態,做給中國看。

在戰爭結束後,由於越南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太過可怕,而且蘇聯見到仗打完了直接走人,戰後越南經濟恢複和重建就全落在了中國頭上。但是,在蘇聯眼裡是燒錢無底洞的重建工作,在中國這裡成了巨大的商機和長期投資機會。當1976年越南統一併實現國內和平之後,中國國營民營企業一起上,幾乎承包了此後10年中國的建築工程出口。

而經過了10年時間,越南經濟在80年代中後期重新立起來之後,就成了“中華經濟圈”裡面的一個成員。越南的港口向中國開放,國內投資向中國開放,鐵路從北京通到南寧再一直通到西貢,其中南寧到西貢段的鐵路完全就是中國投資建造重建)的,火車站的標誌牌都是中越雙語。

因此,從中國利益甚至從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來說,越南戰爭是好事。

當然對越南不是好事……北越在戰爭中死亡的正規軍和遊擊隊多達110萬人,南越的正規軍和平民死亡數也不在這個數字之下。

經過反複權衡,中央書記處在1960年初做出了決定:既然越南戰爭無法避免,那麼,就在這個時間線,再打一次抗美援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