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我有一個蘇聯朋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六章,我有一個蘇聯朋友……
1960年2月世界最大的新聞事件是法國踏入了核俱樂部的門檻。13日,法國第一顆原子彈“藍色沙漠鼠”在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大沙漠試爆成功,高盧雄雞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核國家。
“藍色沙漠鼠”的沖擊波傳到蘇聯,首先産生的一個負面影響是,赫魯曉夫覺得自己被西方欺騙了。
當然這只是“他覺得”西方欺騙他的諸多事情之一,並不算最大的一件,但總之,他還是覺得很不爽。
資本主義陣營第三個國家爆炸了核武器,可是從1958年到1959年,他都在致力於緩和北約與華約之間的矛盾,推行他的“和平發展和平競爭”理念。
蘇聯和美國達成了一個重要的協議:從1959年1月1日起,美蘇同時暫停核試驗,英國也加入。1960年1月1日又續了一年。從那時候到現在,地球上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騰起蘑菇雲了。
當然美蘇經過測試定型的核彈頭仍在生産,僅僅是停止核試驗而已)
赫魯曉夫還親自去美國訪問,許諾裁減駐紮歐洲的部隊,進一步降低雙方的敵意。
美國當然也是有回應的,赫魯曉夫訪美那麼尼克松副總統訪問蘇聯,蘇聯和美國還互相在對方的那兒開自己國家的展覽會。赫魯曉夫去美國就是趕展覽會的開幕式,尼克松訪問莫斯科也是。
在上一個歷史位面,赫魯曉夫為了推行他的和平主義,還和中國搞毛了——中國認為沒有什麼和平,都是假的,社會主義陣營遲早要找個機會解放了他們。
1958年赫魯曉夫因為炮擊金門的事發過一次脾氣,後來又繼續發生矛盾,1959年6月幹脆把給中國的核援助撤了回來,間接賦予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596。
但現在,中國雖然認為赫魯曉夫全面批判斯大林會引起諸多後遺症,但這種負面影響要放到比較長的歷史時期去看。而對赫魯曉夫和平發展和平競爭的想法,中國是支援的,這就讓中國和蘇聯少了很多分歧。
從1960年起,赫魯曉夫又漸漸對和平和緩和失望了,來了個180度轉彎。從法國“核危機”開始,到5月份的u2事件,接著是第二次柏林危機,以柏林牆矗立起來為高潮,蘇聯和美國的關系走向了緊張期。
而安然渡過了1958年和1959年之後,中蘇關系在1960年又面臨著新考驗。現在的情況是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評價稍有提升迫於國內外的形勢),而對西方開始收緊。
不管怎樣,熬過1958和1959年的中國迎來了第一件“紅包”: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高揚來中國訪問了。
米高揚的專機在西郊機場降落,鄧副總理在場迎接。米高揚以及他的隨行班子逐個走下飛機與鄧副總理握手之後,一隊解放軍士兵走向飛機,在貨物解除安裝口等候。
今天要卸下來的貨物可不少。
而且每件貨物都極為敏感,不得有失。
士兵們卸下來的是一個一個的木箱子,小的方方正正的木箱比較沉,像是一整箱書。特別長的木箱反而輕一些。
幾十個木箱子從飛機的貨艙口卸下來,又在嚴密的護衛下由卡車運走。
一直運到房山的近代物理研究所02工程總部。
“由於法國進行了核試驗,破壞了美國和蘇聯之前聯合發出的緩和局勢、追求和平的主張,國際形勢已由於法國的行為走向了一定程度的緊張,而社會主義陣營一方除了在輿論領域譴責法國的行為、譴責美國放縱法國發展核武器之外,還必須有實質性的舉動。”
在閉門會談中,米高揚實話實說,這就是蘇聯的真實想法。
總理:“這是有必要的,不能老讓人騎在頭上欺負,除了輿論的回擊,還必須拿出實際的舉動回擊。”
米高揚:“從1957年到現在,中國的核計劃已經高速向前推進了兩年半,而在我來北京之前,蘇聯和中國的核物理界做了又一次資訊上的相互溝通,我們瞭解到中國的核工業基礎進步很大,氣體擴散廠已經投産,為兩座核反應堆供應燃料棒,而原先那兩座執行的核反應堆已經把重水堆的鈾棒取出去提取鈽239了。這意味著你們已經很接近原子彈這一層次了。”
錢三強:“與蘇聯核物理專家的溝通我也參與了,這一情況完全符合現在的事實。”
米高揚:“所以,原定於1960年下半年向你們提供的第一型原子彈的圖紙,我這次隨飛機帶來了。你們的核工業建設已經略有提前,現在就用得到它了。而赫魯曉夫主席的意思也是這樣,希望你們能將第一次核試驗的時間再提前一點。”
錢三強:“如果現在就拿到第一型原子彈的圖紙,那麼我們原子彈的試爆時間可以提前四到六個月。”
米高揚:“我並不知道你們原先打算什麼時候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但是……赫魯曉夫主席的意見是,能否提前到1960年內完成第一次核試驗。”
錢三強思考片刻,然後說道:“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協調好,是有這個可能的。我們盡量往前趕試試吧。”
……
“這怎麼說呢,感謝蘇聯同志給我們送來的大紅包,不過同時我們可能也要稍微感謝感謝法國,要不是法國悍然在阿爾及利亞進行核試驗,蘇聯也不會主動要求整個核工業的援助計劃加速進入下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