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戰爭之後世界進入了“停滯十年”、“蕭條十年”,節目中也給出了答案。

在戰爭總結部分,節目首先向觀眾呈現的是877枚戰術核武器在歐洲各地的爆炸點以及核沾染區。戰術核武器指它被用於“戰術”目的,當量可大可小,中子彈當量幾千噸最多,如果是用沖擊波硬殺傷的戰術核武器,10萬噸以上的當量也很正常。這些核彈爆炸後的沾染區是一個長橢圓形或彗尾形,最長的延續兩三百公裡,半年到兩年後,長橢圓形沾染區的輻射數值可以降低到人類能生活的水準,當然,只是“能生活”。

這些都不是關鍵的原因,關鍵的原因在義大利。

義大利博賽納湖西北面,美軍六十年代在這裡建起了一座秘密軍事基地。這個建設於地下35米深的軍事基地是一個核彈藥庫,裡面最多可儲藏30枚戰術核彈頭。

蘇聯情報系統很早就掌握了這個軍事基地的位置和彈藥庫種類,並把它標記到了地圖上。當歐洲戰爭進入核戰階段,蘇聯立即向博賽納湖西北發射了一枚近程彈道導彈,10萬噸當量的戰鬥部鑽地爆炸,將這座彈藥庫完全摧毀。

然而,這座彈藥庫即使在戰前也只儲存了12枚核彈頭,戰爭爆發後,這裡的12枚核彈頭全部轉運到附近25公裡外的空軍基地去待發射了,蘇聯核彈炸了個空。

鑽地爆炸的核彈頭誘發的小型地震向四周擴散,地震波傳達附近的阿米亞塔山——一座上次爆發於七十萬年前的休眠火山。6小時後,這座休眠火山冒出了滾滾濃煙,再過3小時,阿米亞塔山噴發了。

巨大的巖漿煙柱升上天空,巖漿還把其他的東西捲了出來。首先是阿米亞塔山半山腰的薩爾瓦託水銀礦,殘餘的一百多噸水銀硃砂)隨煙塵直沖雲霄。

再然後,煙柱變得更黑了,火山周圍10公裡開始出現瀝青液滴,人們意識到阿米亞塔山底部有一座瀝青礦,而且這礦還不小。當美軍手中的蓋革計數器開始狂響時,人們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座瀝青礦,而是一座巨大的瀝青鐳鈾伴生礦!

在這一天,人類進入了持續三年的“核塵時代”,盡管這個“核”並非核彈頭帶來的核輻射,但也與核武器間接相關。

阿米亞塔山噴發的煙塵一直進入平流層,然後彙入大氣環流。當大氣環流開始擴散到全球時,中國立即做出了最高等級的戰爭動員。短短三個月內,中國生産了4億套防輻射服,在五個月後産量達到8億套。專門配裝在家中的防護服洗消機、空氣過濾系統、房間密閉套件等等物品的産量也成指數上漲。

中國的城市很快做到了需要上班的人員人手一件防護服,而且能在有效期過去之前更換新的。但世界的其他地方就沒那麼好運氣了,盡管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依照國際義務也向外國提供了大量防護服,但終究沒能有效阻止輻射傷害,因為火山核輻射在全世界肆虐的時間就是火山爆發後的80天到200天,當中國基本滿足了國內的需求,再將多餘的産能向國外出口的時候,大批次的平民死亡已經在發生了。

美國有170萬人死於輻射病,蘇聯前蘇聯地區100萬人——這是很不完全的統計數字,印度、非洲和其他貧窮國家的社會統計能力太差了。

中國盡管採取了各種防護措施,死亡人數也突破了50萬人。

……

“1999年的這件事,我們沒有做好。”

主席深吸一口煙,把煙屁股摁在煙灰缸裡。這一句話的語氣很沉重。

劉委員長:“應該說,在戰爭危機來臨的時候,那時候的領導同志沒有預見到核戰可能産生這種災難性的後果,因為……核彈頭誘發了火山噴發,而火山恰巧把放射性礦物質送上了天,這種意外情況是沒法預料到的。”

陳澐:“現在知道了這個意外情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讓蘇聯別把導彈瞄著博賽納湖的地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