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中國與印度應當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總理:“噢,也就是說,陸相沉積的油田終究還是稍微偏小一些,畢竟陸生的大湖泊沒有海洋那麼大?”
李四光:“第一是大湖泊由於面積和水體深度一般都比不上海洋,第二是大湖泊的存在時間較短,湖底沉積的有機物沒有海洋底那麼豐厚。哎,可惜了,其實中國在地質的上古時代,也曾有四分之三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的時期,我國的大西南、西北,包括世界屋脊西藏和現在的整個四川盆地,都曾是海底,只是沒能形成油田。”
總理:“是嗎,這我就不太瞭解了,為什麼這麼大的一片原海底的地區,一個油田都沒有。”
“喜馬拉雅運動,”李四光解釋道,“印度次大陸板塊由於地質變化向北運動,頂到亞歐板塊下面,直接把我們的青藏高原頂了起來,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橫斷山脈,“橫斷”山脈,很明顯,這是由於印度次大陸的擠壓,把亞歐板塊我們這一塊,主要是西南地區的地底下擠壓得支離破碎,上古時期可能這裡有含油構造,甚至有過油田,但地層破碎之後石油就往上逸散消失了。”
總理笑道:“看來這事印度要負主要責任。”
……
總理當然這是和李四光1對1的時候私下開個玩笑,印度共和國沒理由為這事負責任。
印度現在和中國的關系很密切,不但兩國在國際政治上相互呼應,在經貿方面也非常活躍。
與原歷史位面不同,現在的印度中國貿易量非常大。中國的外貿總額中,去掉與蘇聯東歐國家的部分,在與其他國家的外貿中,排第一的是英國靠著香港),排第二的就是印度。
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糧食、棉花、礦産,其中糧食是1958年新開啟的貿易。棉花是印度國內的紡織工業消化不了它國內的棉花産量。礦産是一些有色金屬。
在1959年,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紡織品貿易又變成了:印度向中國出口棉花,中國把棉花織成布,做成成衣,再賣回印度去。
尤其是上海生産的套頭衫,從水兵的海魂衫修改過來的,整件衣服特別簡單,值不了幾個錢,但往頭上一套就能穿進去,衣服號碼只有5個碼,其中商店裡常見的只有3個碼,印度人買這東西的時候通常挑大碼的穿,在印度那種炎熱的地方,穿起來特別涼爽。
紡織品是互相貿易,機電和小家電産品則基本上是中國向印度輸出。天津電子集團的梅花牌、丁香牌收音機是印度市場上最暢銷的兩種收音機之一。由於印度人還是習慣擺個大家夥在客廳裡,把收音機的音量放到全家都能聽見,因此天津還“貼心”地為梅花牌和丁香牌收音機設計了相互相容的音箱外掛。
這外掛不是收音機裡插個音箱,而是把收音機插到音箱裡面去。音箱是1米高的落地長木箱子,頂部有一個凹槽,調整調整就可以固定住兩種型號的收音機,這樣就能把收音機的節目拿音箱播放了。
至於北京牌電視機,在德裡新德裡區、加爾各答、孟買,這三個已經開通了電視臺和電視轉播訊號的地區,也賣出去了不少。
中印兩國關系總體上是好的,波折是邊境地區存在一些相互指認對方越界的地區。比如名印度軍人從山口進入中國境內,而且攜帶著武器。他們在中國控制區域內步行了5公裡多,被我邊防軍巡邏隊發現、扣留。
中方把3名印度士兵送了回去,並知會印度方面這件事情的本質。但是,3月30日,還是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另一個山口,又是越境事件,這回越境的是4名印度士兵和1頭牛。
3.30的越境事件就沒那麼和平了,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好在都是皮外傷,沒有人員嚴重受傷,只是牛死了。
3.30越境事件終於上升到了中印外交渠道。在中國大使向印度方面通報了這件事情,並且指出這件事本質上是你們破壞了邊境的約定和平原則。尼赫魯的回應是約束一線的印軍部隊,並且讓印度大使帶信給總理:
“我同意總理的建議,在阿克賽欽地區,在空喀山口,雙方應當大體維持現狀。實際上,在阿克賽欽,我方在那裡未設哨所,而且很難到達這個地區。我認為,任何涉及該地區的問題,在時機成熟時,中國和印度應該進行一次高階別的溝通和磋商,從整個邊境乃至中印關系的更高的層次和角度上,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