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課堂上就對此展開自由討論了,有聽課的同學說,反映民間疾苦,針砭時弊,鞭撻醜惡,弘揚人間正氣的文人風骨,還是有價值的。邵教授說,你們膚淺了,文人風骨最重要的核心是不畏上,是什麼‘君子危明主,憂治世,夫世則治矣,以不治憂之’,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滬迎聽著聽著,就不太同意了,舉手發言說,邵教授,我覺得這也不算是什麼最重要的核心,比這還要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得站在歷史進步的方向,站在先進生産力的這一邊,比如現在,如果還是舊農業體系下的思維方式,那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有正面意義。”

“邵教授就不太高興了,說什麼先進生産力,那根本就無關緊要,中國幾千年歷史這種事這種人多的是,這些不是知識分子,是匠!匠人不是知識分子,如果你覺得滿足於做一個匠人,那我也沒有必要跟匠人談論什麼天地立命了。”

“高潮來了。邵教授不高興,滬迎更不高興,他站起來對著邵教授說:邵教授,我又不是不知道你的底細,你一年到頭苦哈哈寫書,到年關了因為稿費是兩百塊還是三百塊,跟出版商吵得臉紅脖子粗,我呢,比你稍好一點吧,也就是偶爾出去幹個兼職,年底年終獎五百多塊。我覺得你並不知道現在這個時代都在發生著什麼事。”

王傳英:“噗————”

丁滬迎:“咳!不說了不說了”

金怡濂:“邵教授被你這麼一懟,臉色從白轉紅,然後從紅轉黑,最後直接收拾講義走了出去,哈哈。不過啊滬迎,你暴露了自己的家底,然後你每次去籃球場,給你撿球的女生至少是以前的三倍。”

丁滬迎:“……”王傳英:“……”

“王總,我畢業以後去計算機所的事,現在敲定了吧?”過了一會兒,丁滬迎還是問起了他最關心的事情。

“那當然了,閔主任張書記早就安排妥當了,可不能讓你從我們手邊溜走。還有小金,你們倆肯定入職計算機所,6月份就調檔。”

丁滬迎、金怡濂:“yeah!”

……

北京計算機所是絕不可能放跑這兩位的。因為在春節前,上電集團、天電集團也偷偷地派人來北京各大學物色畢業生了。把別的學生挖走幾個倒沒什麼,丁滬迎金怡濂是閔乃大的學術合夥人、中科院數學所徐獻瑜推薦的,來計算機所幫忙之後工作得力,還參加了神威積水潭之光的研製,這樣的人要是被上海挖走了,那北電集團可就得瘋了。

到1955年的春季,這一屆畢業生“雙向選擇”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名詞逐漸在大學裡傳開,並且小部分“出圈”傳到了社會上:工業新貴。

指的是大學畢業後,進入高技術含量的、效益較好的企業的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工作之後本來收入就是高一點的,哪個歷史位面都一樣。但在1955年,由於企業分配方式的變化,以及一部分企業的確佔據了技術上的有利陣位,他們的員工“新貴”收入不是對普通工人來說高了一截,而是高到和建國前的那些社會名流們不差上下的水準。

而且,這些企業發的錢拿得理由十足,我給國家繳了利潤,足夠的利潤,還給企業留了未來發展的基金,剩下的錢作為激勵獎金,這有啥問題,賬目清清楚楚。

發錢多的企業引起了畢業生的追捧,發錢少的企業感受到危機。

……以及大量的職工為了多掙錢而在努力開動腦筋。

“你是說用磁……磁裝置來儲存資料?給計算機用?啊呀,你跟我說幹什麼,我又不懂計算機。”

上海電子集團上海錄音裝置廠,不懂計算機的廠長一臉呆滯的表情,面前是耐心向他科普計算機資料儲存知識的梁英。

作為錄音裝置廠的鋼絲錄音帶生産廠的工程師,梁英以前也不是計算機或者電氣專業出來的,但是他小舅子是。他小舅子左凱是上電集團計算機製造廠的技工,因此梁英也自學成才地略懂了一些。廠長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把梁英和他小舅子帶去上電集團技術支援部,讓他倆直接去向集團的人遊說。

“這不太便宜,我知道磁鼓儲存器,53年ib的磁鼓儲存器,呵,那個大家夥,40多厘米長,直徑15厘米,儲存容量呢,8.5k。咱們的磁芯儲存器是現在綜合價效比最好的儲存方案,美國人現在也都在用磁芯。我麼廠的第二代産品容量4k,總共就巴掌大的一塊東西,多小巧啊。”

技術支援部的人否決。

梁英想出的點子是有點兒……太時髦了。

有磁沒磁代表0和1,這是ib的磁鼓儲存器就設計出來的點子,但梁英不打算搞那種旋轉圓筒包圍鐵磁介質條和一排固定讀寫磁頭。他的靈感來自於家裡的一臺唱片機,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如果這臺唱片機用的唱片,不是靠在唱片表面刻凸凹紋理來儲存聲音,而是像鋼絲錄音帶那樣用磁性,會是怎樣?

梁英琢磨,只要把唱片表面塗上一層很薄的磁粉,然後用一種鋼絲錄音機磁頭一樣的工具在它上面一圈一圈地滑行,有磁的地方工具就會有“感應”,這不就是把上面的資料讀出來了嗎?

遺憾的是,梁英雖然向上電技術支援部說清楚了他的想法,但卻沒法說服上電高層這東西將來會做到很便宜的價格。至於現在,想都不用想,這麼精密的一臺電磁儲存一體的機器,絕對比磁芯儲存器的網板貴一兩個數量級,甚至都不止。

“我搞點兒發明,其實也是你姐支援的,終極目的還是咱們家多點兒收入嘛,”梁英出來,對他小舅子左凱說道,“我們錄音裝置廠年終也發錢,可均勻起來,每個月還沒過百……”

左凱:“姐夫,上電這兒走不通,其實咱們可以試試去別的電子集團遊說。這方面我熟,尤其是北京天津,他們好多産品都是和上海直接競爭的。”

梁英:“好!幹了!咱們就投曹操,不,投劉備去。先去北京還是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