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浦西資料儲存公司

左凱這小夥子的動作很快,周壽憲在電話裡答應下來去上海入夥公司,這時候左凱申請的專利已經進入核驗階段;周壽憲辦好停薪留職和各種手續來到上海,左凱註冊的公司已經開張了。

當然,動作這麼快另一個原因是吳志逵的資金到位得也很快。

公司的始創人員三人:梁英、左凱、周壽憲。協助做事的外圍人員還在招聘,辦公室和實驗、試制場所也租好了。為了節省費用,公司先不買計算機,要用的時候去上電的計算機中心或複旦“蹭機”。

周壽憲在辦公地點的樓前看到了新公司的牌子:

【浦西資料儲存公司】

除了中文,還帶上了英文名的縮寫,三個大大的字母:

pd

……

“在離開北京之前,我特地做了一圈市場調研,今後中國計算機的發展前景將會超乎很多人的預料。”

三人小組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周壽憲給其餘兩人講現在國家政策和北京的計算機市場情況。

“中央很明確地表示了,電子計算機和數字資訊産業是當今世界的前沿科技和前沿工業,要重點扶持和大力發展。中央也下發了通知,說各省份,尤其是經濟條件好的沿海發達省份領導應該意識到這一技術發展方向對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不要讓自己的工作落後。在上海呢,我看上海市政府已經領悟了中央的這個精神,上海市政府採購的計算機就已經有七八臺了。”

左凱:“今後還會更多。正因為上海市政府訂購了很多計算機,上電賣出去22臺計算機,有三分之一是上海市政府買走了,所以上電集團正在推出適合公務資訊處理的計算機,叫做滬升200個電晶體,特別廉價,但是能幫政府統計和處理資料。”

周壽憲:“資訊處理計算機這條路子很寬。上電看樣子要走通用計算機廉價簡配化的路子。北電他們是在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通用計算機的高速化,一個是能高速高效率進行某種特定資料處理的計算機,在我看來,用於政府統計和資料處理的簡配計算機我們的市場是最大的,因為這種使用方式對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真的要求不高,但對計算機的資料儲存能力要求很高。上電的這個滬升2300聽說特別便宜?”

左凱:“已經出價格了,才滬升一號的三分之一。不過這個價格不包括印表機。等這種計算機發售,咱們公司都能買一臺。”

周壽憲:“三分之一的賣價就不只上海市政府能買了,別的省市都能買得起,大學和工廠一般也不成問題。我們的機會真的來了。”

梁英:“周博士,之前我不怎麼考慮公司的問題,現在人家投資了錢,所以,我現在也開始琢磨賺錢的事了。”

周壽憲:“只要咱們早點把磁片儲存器鼓搗出來,這以後就是穩定的飯票。”

梁英:“這個是要做,但是我覺得用磁帶來存資料也很不錯,左凱那天找到了美國的一個什麼訊息,他們在用磁帶來存資料了,而且周博士,磁帶存資料比磁片簡單。”

周壽憲:“那就是說,咱們公司……先做磁帶儲存器,掙點兒小錢?”

……

其實梁英左凱不完全算是最早發明硬碟的人。在大洋彼岸,ib——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1954年12月啟動了一個“raac計劃”隨機存取、統計和控制),最終産品是1956年9月14日誕生的ib350磁碟儲存器,用在1957年投産的i101nove.305這款計算機的賣點就是有個硬碟。

很遺憾,ib350磁碟儲存器在本歷史位面被浦西資料儲存公司搶先了一點點。但是,浦西資料的第一塊硬碟並不是隨機存取,而是隻能順序存取,因為那時候pd還未搞定隨機儲存控制器,當然兩個月之後pd就把隨機儲存功能給做出來了。

很多年以後,中美兩國專利機構“對賬”,發現兩個公司的各項專利申請時間都極為接近,有的項中國先,有的項美國先,根本分不出來誰是第一發明人。最終兩國知識産權裁定的結果是硬碟技術專利“共有”和“共同發明”。

這是在專利和法律的角度。如果拋開法律邏輯,大家考慮到此時中美兩國之間資訊的極度閉塞,一般都公認這兩個公司誰也沒有抄誰,各自獨立發明瞭硬碟。

……

浦西資料第一天成立的小會上決定先搞個磁帶資料機掙點小錢,第二天他們就決定向外彙管理局申請進口一臺錄音磁帶的灌裝機拿來研究改造)。這臺灌裝機不久之後是由一艘英國貨船從日本直送到上海的。

從1954年下半年起,上海直接與外國通航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當然,在輪船出長江一直到離岸200海裡的這段航程,東海艦隊的軍艦始終提供保護,頭頂上也時不時有海航和空軍的飛機飛過。雖然國軍軍艦已經很久不在長江口出現了,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發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