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中蘇海軍四一九協定(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十六章,中蘇海軍四一九協定
索斯蓋特的北京之行就是故意找了一條難走的道。現在廣州到北京得先坐粵漢線到武漢,在武漢換渡輪過長江,再坐平漢線到北京。
而且這位英國外交部欽點的常任代辦和6名工作人員還大包小包帶著開設代辦處的所有物資,總計5.5噸。為了防竊聽,他們連電話機、電話線甚至代辦本人辦公室的桌子都要從英國自帶。
“看,那是一座大橋的工地嗎?中國人要建造一座跨長江的大橋?”
代辦處的商務專員貝林厄姆指著距離渡輪一兩公裡外的長江江面,那裡有不少拋錨固定的工程船,兩側的江岸也在動土施工。
索斯蓋特:“這很正常。長江至今為止沒有一座幹流上的鐵路橋或公路橋才不正常。如果說在南京建造長江大橋還有些難度,武漢只有1英裡寬的江面這本來就不應該是個問題,五十年前美國就能建造2英裡的橋了。……如果我猜得沒錯,這橋一定是蘇聯人的作品。”
貝林厄姆:“可惜了,英國曾經擁有長江流域的通航權和投資優先權,卻未能在這裡投資建造一座鐵路橋。現在,這個商機已經永久失去了。”
“英國擁有長江流域的時候,是中國的投資環境最糟糕的時候。”秘書加特林插了一句。
索斯蓋特:“投資,是啊,投資就是我們在北京的工作之一。先生們,你們從廣州到武漢,一路上都看到了什麼,它們的背後又代表著什麼?”
貝林厄姆:“無論是廣州、長沙、衡陽還是武漢,城市都在興建很多建築以及基礎設施。現在確實是中國‘遲到的戰後繁榮期’。”
索斯蓋特:“你們再好好想想它的奇怪之處。”
貝林厄姆、加特林:?
索斯蓋特:“戰爭結束之後的高速發展其實都是基於貨幣寬松,政府擴張性的投資基礎建設,同時大量公司和企業主拿到充足的貨幣,資本加速流動,從而與政府擴張性的基建配合,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當然歐洲還有馬歇爾計劃的因素,這等於是另一種意義的貨幣寬松,外來的投資。可我們現在是在紅色中國。”
索斯蓋特又補充了一句:“我在外交部的同學告訴我,蘇聯的戰後恢複非常緩慢,甚至他們在戰爭結束後的頭兩年還在持續衰退。”
貝林厄姆、加特林:“哦,哦,這太有意思了。”
索斯蓋特也停止了聊天。1949年中國脫離了西方的視線,在美國的敵視和中國人對美國人的警惕的雙向作用下,5億人口關上了面向西方的視窗。現在對中國國內的情況,西方國家最有價值的資訊是中國政府發布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他就只有臺灣的國民黨自顧自在那兒說的不知真假的內幕。
說到統計公報,在武漢停留時,索斯蓋特已經從報紙上知道中國發布了,但報紙上並沒有刊登全文。看來到北京之後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一份這個統計公報的完全版,好好研究。
……
“閉關自守是會阻礙進步的。但是現在不是我們自己閉關,而是美國要關住我們,不讓我們同各國往來。”
索斯蓋特在北京的第一次工作會晤是和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
級別是有點兒低……但誰讓你是個代辦呢,連公使都不是。
索斯蓋特開場不久就向章漢夫詢問,中國的這種對西方的封閉狀態會持續多久,章翰夫給了他這個回答。
“章先生,你們在1951和1952年在香港進行了融資活動,我相信你們也看到了外來的資金對加速戰爭恢複以及金融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索斯蓋特說,“而且這證明你們並不排斥西方的資金。既然已經站在了這條線上,你們只需再往前邁一步就會迎來更大的機會。”
索斯蓋特說的是他此行的核心工作:詢問中國有沒有打算允許外國的直接投資,如果中方態度還在搖擺,索斯蓋特就負責遊說。
章漢夫:“中央曾發布過《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在雙方有利原則下,我們歡迎國際投資與技術合作,要允許外國人來經商、開礦及建立工廠或與中國人合作來經營工礦。但那些都是1949年前的事了。就現在而言,我們彼此之間要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現在我們的對外貿易也很不順暢,香港是個視窗,華南地區我們搞外貿還可以,上海就非常麻煩。”
索斯蓋特:“關於這個,我瞭解到的資訊是,艾森豪威爾已經簽署命令,將在未來一年解除臺灣海峽的中立化,廢除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的中立巡邏任務。綜合其他的資訊,我方對此的判斷是,未來數年海峽兩岸的敵意會降低,上海、天津、大連等地的海上貿易會趨於正常化。”
章漢夫:“美國這是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透過對常凱申政府的大力援助,已經把臺灣的反動派武裝起來了。現在臺灣已經有9艘艦隊驅逐艦和11艘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又從美國獲得了噴氣式戰鬥機,美國的這種伎倆也不是第一次用,我們早就看穿了。”
索斯蓋特:“我們還注意到上個月常凱申發布了最新的總統令,叫做《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徵收21萬甲土地,臺灣的這次土改這意味著80以上的佃農會成為自耕農。臺灣正在實施的土改是對你們的模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