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中國的戰後繁榮

政協代表證後面的“黑方塊”二維碼)能不能解讀?李強提出了這個問題。李克農表示自己雖然不會解讀,但是總參情報部有人或許能解讀。

這個“黑方塊”如果解讀出來,會披露什麼資訊?交給書記處+李刻農+科技小組之外的人閱讀會有洩密危險嗎?這個李強、李克農都不能決定,要等書記處的主要成員下一次會議的時候討論形成決議。好在下一次書記處的會議就在幾天之後,會上各位都認真討論了這個問題。

“黑方塊”大概會是什麼內容?李強在提出這可能是一長串二進位制數字的猜想後,書記處的人又開始天馬行空地猜測,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李強用剛學到的資訊理論體系判斷這個“黑方塊”的資訊量上限是1225個二進位制數,如果按電報碼的編碼思路,解讀出來會是中文的一個長句子,或者一段話。

書記處最後拍板,選擇一個情報部的密碼專家,既要精通密碼破譯,又要政治絕對可靠,由他一個人來解讀這個“黑方塊”。

李克農表示這樣的人一定要挑選出來,因為以後總得有一個情報部門的人在這裡,管理這些未來檔案和書記處、小組們的筆記。

現在公文包裡的所有物品不帶出這間重重設防的會議室,主席總理以及所有人閱讀檔案後寫的分析、推斷、感悟等等,這些筆記本也都鎖在會議室裡。每個人從會議室裡出去的時候,只有裝在腦子裡的資訊是來自未來的。

這次7+1所有成員都到場了,李強首先通報了計算機方面的進展:用了5個多月時間,嘗試了12次,終於摸索出了一條量産電晶體的方法;從蘇聯引進的第一臺計算機執行良好;第二臺計算機即將在上海開工,用的設計圖紙是“璞玉一號”的基礎上小改進。

目前國內的計算機相關産業正在建設中,目前尚不能生産高品質的真空電子管774廠正在建設),與此同時,生産電晶體的774a廠卻也動工了。

上海無線電1~5廠、南京無線電1、2廠、天津無線電1~3廠分別生産其他的電子電路器件,比如小型電阻、電容、線材、電路板等等。當然這些無線電廠還得生産電報、步話機相關的其他産品。

“電晶體和真空管比起來小太多了,不過真空管即使在未來也還有一些用場,主要是它可以實現對大電流的可控導通和中斷,所以,774廠可能還是應該按計劃建設下去。其他的無線電裝置廠,作為配套廠,我們可能得追加一些投資,這些廠生産的産品也要有技術上的提高。”

李強說自己的建議。他開會就帶來了一枚td3電晶體和一枚小型真空管,雖然這個真空管號稱小型,可也有拇指大小,跟黃豆大的td3比起來,技術差距真是一目瞭然。

主席:“這個電晶體,是美國最先發明的,我們摸索出了大量生産的方法,美國是不是現在也摸索出了大量生産的方法?”

李克農:“從我們掌握的情報,可以確信去年8~9月美國空軍已經撥款採購所謂的電晶體軍用計算機了,這說明美國人肯定也找到了量産電晶體的辦法。”

主席:“我們和美國同時找到了大量生産的方法,李強同志還是很了不起。可是,工廠還是太慢了。”

主席說的是774a廠的建設太慢。

774a廠的建設計劃是上個月才定稿的,和774廠一樣,預計1954年年中生産線試開動,1955年1月全面投産。

現在是1953年2月底……

主席:“我知道你們動作已經很快了,廠房是去年動工的,今年1月份寫出了工藝手冊,馬上就招人培訓。可既然已經動得這麼快了,為什麼不能在1953年就把大批次的電晶體生産出來?”

陳澐:“廠房還在建設,現在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牆都沒有粉刷。人員培訓正在進行,裝置葉繼壯走的特別渠道在從全國各地調集,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原料,物料,電力,甚至工廠執行的一些方面我們還要透過蘇聯援建774廠的時候傳授給我們。”

主席堅決地搖搖頭:“慢一步可能就會錯過機會呀。”

陳澐:“……”愁眉苦臉)

“對!機不可失!我同意,我們是得趕快,越快越好!”

李強這句話說得很突然很大聲。

“出口!”

“克農剛才說,美國似乎已經研發出了量産電晶體的技術,但是是美國軍方採購的,到現在他們的公開報道還遮遮掩掩,保密狀態。那麼,我們和美國同時研發出電晶體,在美國決心把電晶體技術作為高階軍用技術藏起來的這個時間段,我們可以用它賺一筆!”

在座的各位終於理解了李強和主席的跳躍性思維,恍然大悟。

總理:“出口電晶體,會不會讓外國人知道了我們電晶體量産的技術?”

“註冊專利。此外,電晶體的成品很難反推出我們製造它所使用的工藝流程。我估計,美國電晶體從保密的軍用走向公開的商用其實也就是兩三年時間,所以主席說要抓緊時間,我也同意,一定要抓緊時間。”

總理:“抓住這兩三年的時間空檔,掙他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