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幾秒鐘和幾分鐘有多大區別?(第2/2頁)
章節報錯
“炮兵彈道計算機採用數字化計算制式,可劃分為野戰炮兵計算機和要塞炮兵計算機,兩者的硬體系統大致一樣,只是裝設的程式略有不同。”
“炮兵彈道計算機是一種解決射擊問題的劃時代的自動化工具。它可以根據彈道表進行射擊資料的自動計算,這是實時的、100準確的計算,從而極大地提高炮兵營的火力射擊精度,還可以使指揮人員下定決心的時間和參謀部反應的時間不斷地減少。”
“在用於野戰炮兵時,炮兵彈道計算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設計精度、縮短炮兵解算射擊諸元的時間,而且可以使營級炮兵指揮所的人員編制縮減四分之三,炮兵指揮所的裝置數量減少二分之一。”
“這種計算機的設計方案,基於現在我研究所成熟的積分計算機、對數計算機等小型計算機形式,但是在具體設計上,我們將使用矽電晶體替換鍺電晶體,整套系統可適應更惡劣的環境,最低工作氣溫低至零下30度,最高工作溫度80度,同時,我們還打算為計算機設計良好的抗震系統和能夠抵抗輕武器、炮彈破片打擊的防彈外殼,使其完全適合軍用。”
“系統體積重量方面,它的全重將不會超過100公斤,並且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運輸。在摩托化野戰炮兵上使用時它非常簡單,如果不打算卸車,只需佔用一輛吉普車的後排座而已。”
申仲義雖然是拿著圖紙在解說,但也把這種炮兵彈道計算機的效能規劃了個八九不離十。
申仲義表示,如果炮兵有意向、總裝拍板,南電集團就可以上馬這個專案,從啟動研製到批次生産裝備部隊,大約需要2~3年時間。其實這時間大部分是留給軍用計算機如何進行專門的可靠性、適應性和防彈功能設計的。
在描述完這種炮兵計算機之後,申仲義等著在座大佬們的探討和回應。
“這種計算機好是好,就是太貴了,比一門152榴的價格還高。”“豈止是比一門152榴的價格還高,我看都可以買2門152榴了。”
申仲義:“……”
“其實現在的炮兵參謀解算射擊諸元不也是挺快的嗎?我看他們幾分鐘就完事了。”“是是是,就幾分鐘的事,如果計算尺使用得熟練,就更快了。”
申仲義:“同志,可是炮兵計算機並不需要幾分鐘來解算射擊支援,而只需要幾秒鐘,幾秒鐘啊。”
“幾秒鐘和幾分鐘有多大區別?”
申仲義:“……”
……
申仲義惆悵地走出了總參大院。
炮兵彈道計算機沒有得到總參和炮兵參謀們的首肯。
價格問題是首先被質疑的問題,這個申仲義是知道的,現在的軍費確實不算充裕,而炮兵彈道計算機按照原先的規劃,是應該下發到野戰炮兵營的。這就是好大一批的採購數量。
但不只是單純的價格問題,而是參謀們覺得炮兵彈道計算機雖然“算得快”,但是“效果有限”,因為“快那一點點區別不是很大!”
最後的結論是“我們考慮考慮吧”。
考慮到最後,總裝說,這個東西確實價錢比較咬手,但是呢,我也不把話說死,看炮兵司令部。炮兵真的想要嗎?你們如果真的想要這個東西,總裝總後還是能盡量克服經費困難的問題,給你們上馬。
炮兵司令員陳曦連猶豫了很久,回複:“再等等吧。”
“等等黨”一出,本來有可能1957年底1958年初就列裝部隊的炮兵彈道計算機被推遲三年多。到後來1959年美國列裝的fadac野戰炮兵計算機,世界第一型炮兵計算機的名頭就被美國搶去了。
幾個月後李強去南京考察,才看見小紅樓設計的炮兵彈道計算機圖紙,知道55年初申所長去北京推銷未果的事情。但這時候總裝和總後的決議都已經出來了。
“我和錢學森盡量做到了在導彈和航空,就是主要在空軍裝備方面做到了研發應用的無痕連結,可是這推廣不到全軍。如果要讓所有的軍種和兵種都樹立一種重視技術革新、認真研究下一代戰爭形式的思維方式,恐怕不是我和錢博士就能做到的事,得聶帥您來出馬啊。”
李強回來向聶榮臻發感慨。聶帥知道炮兵拒絕炮兵彈道計算機這件事以後也是哭笑不得。
“這件事應該是一個契機,我是說……一個教訓,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採用一種變通的方法,來讓軍隊,尤其是那些自認為‘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兵種看到技術的力量。”
李強:“所以該怎麼辦呢?”
聶榮臻:“試點測試,讓大家看到效果。我看,讓南京小紅樓裝配出一兩臺他們設想的這種計算機,可以不做專門的防彈設計,嬌貴一點就嬌貴一點吧,反正是放在福建的。……放在金門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