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錢學森的布朗運動彈(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五十七章,錢學森的布朗運動彈
1955年1月,一個大木箱子在解放軍戰士的護送下從廣西運抵北京。在箱子裡是幾塊暗褐色略帶一絲絲深黃的石頭。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院挑選了其中一塊品相最好最靚的石頭,用含鉛玻璃箱罩起來,送到了中南海。
1954年底,在廣西十萬大山中發現了鈾礦。
這其實是個“蒼蠅屎”級的小鈾礦,蘊含大約20萬噸鈾礦石,品位0.1~0.2,全部開採出來可以獲得5。
和別人家的動不動上百萬噸、幾百萬噸鈾礦石、鈾金屬含量萬噸的大礦相比,只能算是個蒼蠅屎。但是近代物理研究所錢三強得知這個訊息後,再仔細計算,說這個小鈾礦也支援中國的核工業、核武器製造業起步了。
在鈾礦送到北京之前,還有另一件事情:蘇聯對中國的核技術支援略有鬆口。
蘇聯的原子彈是新中國成立前一個月試驗成功的。劉副主席秘密訪問蘇聯的時候就得知了這一訊息,當場提出了參觀核設施的要求。蘇聯沒法滿足這個要求,但作為補償,請劉副主席觀看了蘇聯核工程的內部紀錄片。之後主席正式訪問蘇聯,也問起了中國如果研究原子彈蘇聯能否給予支援。
斯大林模糊地拒絕了這個請求。斯大林表示,根據現在正在商談的中蘇盟約,當締約國的一方受到武裝入侵時,另一方應盡其全力給予軍事支援及其他援助,言外之意是蘇聯可以向中國提供核保護,至於中國自己研發原子彈,啊,哈哈哈,還是換個話題吧。
主席沒說什麼,在莫斯科把幾個月前劉副主席看過的那部蘇聯內部紀錄片又看了一次,回來說:“開眼界哩!看來原子彈能嚇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
此後這幾年,中國再也不提請蘇聯援建中國的核工業、核武器的事,只是中國這邊自己在做準備主要是人員、機構和理論儲備)。
到1954年10月,赫魯曉夫來中國,參加建國5週年的慶祝典禮。中方向赫魯曉夫提出,中國打算建立核工業,並在此基礎上開啟核武器研製工作。
赫魯曉夫也說不行,核武器製造和核試驗耗資巨大,中國國力難以承受。你們還是好好建設國家吧。但主席和總理還是堅持至少也要搞一點核工業。在中國的堅持下,再加上赫魯曉夫考慮到蘇聯國內的政治需要等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一次赫魯曉夫鬆口了。
不過還是有“底線”的,蘇聯只支援中國發展民用核技術。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幫助中國,蘇聯國內反對的聲音就會小得多。但最終還是對中國提供了幫助,那麼社會主義陣營對蘇聯的點贊就更多了,對赫魯曉夫本人的支援度也更高了。
赫魯曉夫回國,我國錢三強率領的中國原子物理學代表團就去了莫斯科,成果是簽署了一份《關於中國為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協定》。根據這個協定,1955~1956年,蘇聯援建中國一座小型核反應堆,功率為6500~10000千瓦。
無償提供有關原子反應堆和加速器的科學技術資料,甚至提供了反應堆首次運轉所需的核燃料和放射性同位素。此外還贈送一臺12.525 ev百萬電子伏特)能量的迴旋加速器。
雖然都是“和平利用”範疇,但錢三強他們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幫助了。甚至蘇聯還表示可以幫助中國開發和冶煉鈾礦,不過這只是把鈾礦石冶煉成黃餅,至於從天然鈾再做同位素分離,這個以後再講。
1955年2月,蘇聯科學院高階研究員、庫爾恰托夫的助手沃爾比約夫率領十幾位專家來到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始了手把手教中國組裝反應堆的工作。
1955年2月,國防部、國家計委、重工業部聯合領導的“02工程”正式啟動。
02工程就是中國研發原子彈的工程代號。“02”表示在國防部的重點工程專案中,它是第二號。
那什麼是01工程?1951年就回到中國的錢學森笑而不語……
……
01工程就是彈道導彈工程。根據聶榮臻的意見錢學森做了稍許修改,最終01工程分成了三期,“三步走”。
第一期工程是研發射程600公裡左右的近程彈道導彈,它可以跨海攻擊臺灣縱深目標,或在山東半島直接攻擊南朝鮮。
第一期工程的真正意義倒不是馬上就要用這種導彈幹臺灣和韓國,而是藉此突破彈道導彈和火箭所必須的關鍵技術:火箭發動機以及整個燃料系統;慣性陀螺儀以及帶全套操舵裝置的慣性制導系統;導彈進出大氣層所必須的一些措施等等。
第二期工程是研發射程2000公裡左右的中程彈道導彈,它可以從中國直接攻擊日本人口稠密的核心地區)。這種彈道導彈可能得具備搭載原子彈的能力,因此它的戰鬥部質量是有要求的,不能低於2.5噸。
第三期工程是研發遠端甚至洲際彈道導彈。
至於航天衛星)工程另外有安排。
話說回來,去年錢學森和閔乃大互相賭氣,閔乃大說一年之內搞出50萬次秒的計算機,錢學森說閔乃大要是搞出來這個計算機了他就刷個火箭,啊不,發射一枚近程彈道導彈的試驗彈以示慶賀。現在,兩人賭約的時間都已經過半了。
閔乃大的“神威積水潭之光”進入工程設計和分片電路單獨試制了,進展還蠻順利。
錢學森這邊的彈道導彈——發動機地面試車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