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電視機?液晶?(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四十九章,電視機?液晶?
天津電子集團“消費電子實驗室”是今年初因索尼東通工)tr54收音機的刺激而建立的。tr54不僅讓李強受到刺激,天津無線電廠的設計科從上到下受的刺激更大,因此消費電子實驗室成立之後,設計人員工作主動性都特別強,畢竟上下都憋著一口氣要打翻身仗。
在消費電子實驗室,李強看到天電的下一代行動式收音機已經出了原型機,雖然有幾分模仿tr54的意味,但其中細節處確實有不少原創。不過,李強來天電並不是又來盯他們收音機的研發進度,而是視察另外一項工作:電視機。
這個位面國家電視事業的發展比原位面快多了,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上海電視臺現在都在籌建,天津電視臺已經在試執行,能夠傳送電視訊號了。
之所以天津電視臺最先試執行,原因就是國內第一家電視機生産廠家交給了天電。消費電子實驗室負責設計理解蘇聯圖紙,天津無線電一廠負責組織生産。生産出電視機的樣機之後,總得有個測試電視機的電視臺訊號吧。
“嗯,現在電視機的映象管還是得從蘇聯進口,映象管是電視機的核心器件,所以,沒有辦法,只能先攢一個試試。”
汪亞雄,年初被tr54“震驚”到的天電消費電子實驗室主任,現在轉向搞電視機了。
李強:“也還不錯,除了映象管,其他的零件你們都做到自産或者立足於國內採購了。這可不止一個鐵木殼子,還有很多電路和元件。不過,圖紙也是蘇聯提供的吧。”
汪亞雄:“是啊。不過好訊息是,我們鑽研圖紙鑽研了兩個多月,現在可以說實驗室的電視機專案組,每一個成員都對電視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佈置爛熟於心了。”
國內生産的第一臺電視機就擺在實驗室,外表是鐵肋木箱子一個,正面面板有旋鈕、有開關,有螢幕。木箱子可不小,正面長寬大概得有30寸x25寸,螢幕呢……螢幕8寸。
不是8寸x6寸,而是對角線8英寸,203毫米。
實際上這個電視螢幕要找到它的對角線在哪裡挺困難的,它幾乎就是個圓形的、正面鼓起的玻璃制“大眼泡子”。
這個大眼泡子還戴了眼鏡呢。在螢幕前面有一個專門的鋼絲架子,支撐著一塊圓形玻璃。猜對了沒?這塊圓形玻璃實際上是一塊凸透鏡,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看螢幕,凸透鏡就可以把8寸的螢幕放大成12寸。不過,如果人稍稍偏移螢幕凸透鏡的中心線一點點,就看不見電視畫面了。如果是一家好幾口人在一起看電視,這凸透鏡還是得撤掉。
汪亞雄把實驗室外的8米高的天線接到電視機屁股,開啟電視機。電視臺正在配合天電的電視機測試而播放電視訊號,是一段迴圈播放的5分鐘的相聲。
用現代人的標準來看,這畫質慘不忍睹,但李強和汪亞雄沒有可供對比的,因此也沒有傷害,相反兩人看著電視感覺還不錯。
李強:“你們下一步的工作有何打算?”
汪亞雄:“生産線的設計也交給實驗室了,實驗室成員到與無線電一廠聯合設計。按照上次您說的原則,我們自己設計裝配流水線,做到既保證電視機的組裝質量,又要工作效率最大化、用工數盡量少,原材料浪費盡量少,能耗也盡量降低。除此之外呢,無線電一廠還打算自制映象管,這個已經立項了,我想再過不久就應該動起來了。”
汪亞雄的說的這些工作方向、工作要點都很專業很正確,看來不用李強再提點了。
李強:“你們之前參照的是蘇聯兩型電視機的圖紙設計,今天呢,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參照品。”
李強的助手把一個大箱子拖了進來。汪亞雄、林恆看見箱子外包裝上的日文字樣,立時眼前一黑。
汪亞雄:“我們這款電視機又要被吊打了嗎?”
李強點點頭:“是。電視機這方面的形勢比收音機還嚴峻。”
……
李強給消費電子實驗室送了一臺松下17k531黑白電視機,1952年産的。其實17k531並不是現在世界上效能最先進的電視機,但盡量向圓角矩形發展的螢幕、以及相對於天津自攢的電視機“超級大”的螢幕尺寸,已經足夠讓汪亞雄他們咀嚼好一陣子了。
樣品給了,該怎麼做天電集團自己知道。
李強得在天津去做另外一件事:拜訪南開大學。
“高教授您好。”
李強在南開大學見到了南開大學化學繫系副主任、元素有機化學教授高振衡。
高振衡:“哎呀,很意外,很意外。李組長,你好。”
李強是以中央科學技術發展專項小組的副組長身份拜訪高振衡的。這個專項小組在過去三年已經做過不少大手筆的事,在高校學術圈名聲可不小。高振衡知道這個小組的組長、副組長以及首席顧問錢學森經常到全國各地,召開座談會、諮詢會,“隨機”選中研究員、教授們的一些專案,加大投入,甚至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