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統計公報後面的隱藏資訊(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副總理,弗裡德曼和庫茲涅茨的經濟學理論,我在美國的時候略微瞭解過一些。”張培剛舉手回答。
張培剛在這些經濟學大家中算小字輩,坐在比較靠後的位置。1941年進入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就讀,1945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今年剛剛從武漢大學選出來,參與華中工學院的籌建工作,擔任籌建主任。
張培剛:“陳副總理,弗裡德曼和庫茲涅茨的著作,我記得國內都沒有人翻譯過,您……是直接看的原版書?”
陳澐:“看原版有點困難,我學英語才學了幾個月,單詞量還不到一千。是中央編譯局的同志組織翻譯的。”
張培剛:“國內生産總值gdp)的這個概念首次提出的時間比庫茲涅茨早得多,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威廉佩蒂首次提出基本概念的。然後還有一個英國經濟學家查爾斯達文南做了補充。西蒙庫茲涅茨的著作所闡述的,其實是‘現代國內生産總值’的概念,在此概念基礎上再延展,重新解釋了‘國民生産總值’。之前威廉佩蒂的那個大概可以歸類為‘古典國內生産總值’。”
“‘現代國內生産總值’和‘古典國內生産總值’兩個概念的不同,大概是庫茲涅茨把現代社會林林總總的行業、各種的職業,按照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來進行了劃分,並分別統計這三個産業的生産總值。”
陳澐眼睛一亮:“張培剛先生,您坐前頭,坐前頭,這樣我們聽得清楚一點。”
好啊,庫茲涅茨的著作果然就是方向,《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裡面的許多專業術語,在這位的著作以及弗裡德曼的論文裡確實找到了源頭。
《2021年統計公報》的第一章就是在說國內生産總值和國民生産總值。現在書記處搞懂了,第一産業是農業,第二産業對應的是工業或者說製造業,第三産業是其他或者說服務業。
陳澐:“張主任,現在蘇聯的國民經濟統計體系裡面是計算工農業産值,分別對應的是庫茲涅茨理論裡面的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為什麼把第三産業也作為産業的一種,和其他並列呢?這其中的原理或者理由是什麼?”
張培剛:“陳副總理,我46年歸國就和武漢大學的地下黨組織建立了聯系,49年在北京的中央馬列學院進行了學習,所以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其實在庫茲涅茨的理論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馬列主義的一些看法,所以我說出來的見解,可能不是直接複述庫茲涅茨或者弗裡德曼的觀點。”
陳澐:“就是要這樣,最好不過了。”
張培剛:“第一、第二、第三産業本質上是有共同性的,庫茲涅茨把他們並列是有充分的理由的,這個理由,在馬克思的理論體系裡面就有充足的解釋,那就是:一二三産業的背後,都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比如交通運輸業,它被庫茲涅茨列入了第三産業的範疇。交通運輸的本質是什麼呢?是改變物質的位置。改變物質的位置是在創造價值嗎?是。一方面,工人確確實實付出了勞動,另一方面,工人的這些勞動是有效勞動。”
“甚至我們擴充套件一點說,其實第二産業當中有許多細的分支,人們其實也只是在‘改變物質的位置’。一塊煤在地底下三百米,我們知道那有一塊煤,可是用不上。現在煤炭工人把他挖出來了,可以用來取暖了。而煤礦是屬於第二産業的,它其實只是把煤的位置挪了一下子。”
陳澐:“有意思。那就是說,我們把煤的位置從地底下挪到地面上,是第二産業,把煤從堆煤場挪到每一個要生爐子的廚房裡,是第三産業,是這樣的嗎?”
張培剛:“工業社會的産業複雜度遠遠高於農業時代,而且一年比一年複雜。剛才我說第二産業裡有一些其實是把物質搬來搬去,實際上,第三産業裡有一些行業,卻不是挪位置,而是對物質進行複雜的加工。比如說……烹飪。”
陳澐點頭:“在這方面,我們確實要對一個工業社會的複雜度有清醒的認識,要研究透了,才能找到管理它的方法。張培剛主任,你……現在是在參與籌建華中工學院?”
張培剛:“是的,原來在武漢大學,今後可能就在華中工學院工作了。”
陳澐擺擺手:“這樣,張主任,你可能又要換一次工作了。我們……”
陳澐還沒說完,會議室外面走進來一名秘書,還有一位中央書記處警衛團的警衛員。
秘書走近說悄悄話:“陳書記,主席說我們書記處在北京的成員盡快開個會。南朝鮮今天上午宣佈,他們的軍隊退出聯合國軍。書記處要立即討論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