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再見,聯合國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四十四章,再見,聯合國軍
中方提出的南北分界線因為由駐聯合國代表伍修權首次披露,因此被媒體叫做“伍修權線”。
發布這條分界線主張的地方在聯合國一樓的接待廳,這也成了中國代表團表示抗議的一種方式——你不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聯合國成員,不把中華民國從聯合國驅逐出去,那以後我就都這樣幹,佔你的門廳。
“昨天我聽見了紐約的一個廣播節目說,中國未經聯合國的討論,擅自畫了一條南北分界線,完全無視1945年盟軍在朝鮮半島上確定的北緯三十八度線作為南北分界線的決定,這是對聯合國的藐視。”
“這是一種不顧事實的汙衊。”
第二天,還是接待廳,伍修權又站在昨天的那個木箱子上侃侃而談。
“1950年以來,聯合國的所有決議,說的都是‘南北分界線應該基於三八線劃定’,而並沒有說朝鮮的南北分界線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中國主張的這條南北分界線就是基於三八線而制定的,且在制定這條分界線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了雙方的實力基礎、南北朝鮮的歷史慣例、這條線也被設定為便於雙方維護邊境的安全。”
一個日本記者在人群中跳起來以讓伍修權看到他在舉手。伍修權:“這位記者,請說出你的問題。”
“伍先生,按照新的分界線,朝鮮將會佔據很多韓國的領土,這會不會理解為朝鮮公然蠶食大韓民國的國土呢?”
伍修權:“新的分界線在制定時我們遵循兩條原則。第一條是盡量以天然的山脈河流為界,這是為了符合政區劃分的歷史慣例,也便於日後南北雙方建立邊境管理和安全防範體制。第二條原則,是要考慮雙方的實力基礎。”
伍修權的最後幾個字說出口,接待廳裡的記者頓時七嘴八舌鬧哄起來。
“因為有實力基礎就可以公然吞併領土嗎?”
伍修權:“以天然的山脈河流為界,就勢必要把一些朝鮮的領土劃給韓國,把一些韓國的領土劃給朝鮮。實際操作中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盈虧相當,總有一方的領土讓出多一點,一方的領土讓出少一點。我們的這個方案是公平的,因為在三八線的東段,朝鮮半島的東海岸附近,領土分界線是劃到了三八線以北的。”
記者們:“……”
伍修權遙望接待廳的最後面,那裡有大廳裡僅有的三張椅子,坐著的就是朝鮮半島三人委員會的三位委員:安迪讓、貝內加爾勞、皮爾遜。
“安迪讓先生,”伍修權對這三人大聲說道,“聯大以及委員會,能不能召開會議討論這條分界線的合理性?”
安迪讓看看皮爾遜。皮爾遜兩手一攤,表示我得回去問美國人。
……
按照伍修權線劃分,當然是朝鮮佔便宜了,韓國吃虧了。
這條中國提出的分界線,在西海岸始於漢江入海口,沿漢江上溯,到臨津江漢江幹流交彙的地方改以臨津江為分界,從臨津江往上游上溯,到漣川再分叉,不過還是以河流為界。到朝鮮半島中部就以山脈為分界,一直蜿蜒到半島東海岸的日本海。
這條線西段的初始點與與史實線相同,延伸之後大部分地段相比史實線靠南一點,主要是在中部地段,朝鮮控制區域往南多出30多公裡,主要是將鐵原、金化、平康鐵三角地區完全包羅了進去。)
看著中方工作人員釘在牆上的地圖,安迪讓自己目測了一下,和原先的三八線相比,韓國多得到的領土比朝鮮多得到的領土,面積大概是1:3或者1:4的比例,韓國虧了一點。
但又能怎麼樣呢,伍修權都那麼直白的說了,新分界線會考慮“實力基礎”的因素。現在是什麼狀況?是南朝鮮再一次丟失了他們的首都漢城,而這條分界線竟然大開恩,還是把漢城留給了韓國,這意味著,停戰的時候雖然是就地停戰,但如果正式簽署和平協議,中國軍隊會從漢城、議政府撤走,回到伍修權線。
還能怎麼說,只能感恩了。
而且——這條線的優點是什麼?是符合邏輯。
原先的三八線劃分得很粗魯,就跟非洲國家直直的國界線一樣,不按山分界也不按水分界,有的地方一個村子被劃成兩半,北村歸朝鮮南村歸韓國,甚至在西部外海,一些島嶼也被三八線從中間劃開了,幾公裡方圓的一個島,韓國和朝鮮各一半,這怎麼守?
安迪讓看了一會兒,又發現了這條線的第二個優點:短。
朝鮮半島基本上是斜的,三八線是一條水平線。中國提出的這條伍修權線,等於是把分界線逆時針旋轉了20度左右,和朝鮮半島的走向垂直了,這就減少了雙方邊界的長度。加上新邊界很多地方就是山脈、河流等易於組織防禦的地形,如果朝鮮和韓國以這條分界線劃分,日後雙方邊境沖突、擦槍走火的機率可大大降低。
安迪讓站起來:“伍修權先生,三人委員會現在充分地瞭解了中朝一方的主張,這個主張十分清晰明瞭。我們會盡快完成交戰各方的溝通,促成聯大透過一份呼籲書,呼籲各方停火。”
……
伍修權線的提出,是中國一方經過多次內部磋商考慮之後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