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我部將不得不向中國軍隊投降

杜魯門連續兩次提及“不排除為了朝鮮戰局而使用核武器”,而且間隔時間很短,這一舉動用冷戰後期的戰略學術語來說,叫做“核模糊政策”。

典型例子是80年代,各種渠道證明以色列很可能擁有核彈頭之後,以色列官方在被記者問到“以色列如果再度面臨贖罪日戰爭那樣的威脅,會不會使用核武器”時的表態。

只不過……杜魯門刻意模糊化美國核政策的話術,在主席這裡只撐了一個回合。

“11月30日杜魯門第一次談到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器,這種語氣可以認為是一種試探。沒過幾天,他又把差不多的觀點向記者重新透露了一遍,這其實是心虛的表現。因為試探不需要連續試兩次。”

總理從邏輯上梳理杜魯門的內心活動。

主席:“如果美國人決定要用原子彈了,杜魯門這個時候就應該緘口不語嘍。”

李刻農:“那麼我們在廣播和報刊上就還是堅決斥責美國想挑起核戰爭的行為,表示中國軍民已經嚴陣以待,無論是核訛詐還是核戰爭,中國人民統統不畏懼。不過,主席,前線的9兵團、13兵團,恐怕也要做一些相應的防核打擊的措施,比如讓部隊更分散,還有安東、集安兩地,也要採取一些防範措施。”

主席點點頭。“還有啊,東線的後勤運輸,現在美國飛機全都壓到那邊去了,9兵團的糧草運輸線可不能垮了。”

……

現在是12月6日。

陸戰一師被團團圍住已經整三天了。

在日本的報刊中,甚至歐美媒體,都開始驚恐地報道“美國陸戰一師及師長史密斯少將被中國軍隊完全包圍,形勢非常危急”。

就在12月5日夜,9兵團20軍發動了一次淩厲的夜襲,打擊重點放在古土裡。至12月6日淩晨,9兵團58師將古土裡的簡易機場完全毀壞,並且壓縮包圍圈使得古土裡的美軍即使白天也無法修複機場——因為機場已經在美軍和志願軍陣地火力的交界處了。

現在陸戰一師控制的陣地,大約是一個長寬比4:1的長橢圓形,橢圓形的兩端分別是富盛裡西北端)和古土裡東南端)兩個村鎮,原先的簡易機場在古土裡的東南方向,已經被志願軍壓縮得失去控制力了。

在富盛裡和古土裡之間的空地再修一個機場?——這真不太可行,兩個村鎮之間的溝壑太多,沒有現成的平地,不大興土木是修不起機場的。

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說,要不是兩個村鎮之間有不少天然的溝壑小山包,美軍也無法在兩個村鎮間設立連續不斷的防禦點把古土裡和富盛裡的防禦共事連為一體。

所以,從12月6日開始,陸戰一師已經沒有“插上翅膀撤退”的選項了。經過前幾天的戰鬥以及孜孜不倦地空運傷員,包圍圈中的陸戰一師還有大約1.4萬人,這精疲力竭的1.4萬人外面,是同樣非常疲勞的9兵團指戰員。

陸戰一師的彈藥、給養全靠空投,以前簡易機場還在的時候,美軍就在大量空投物資——簡易機場吞吐量不夠。12月6日白天,陸戰一師光靠空投,居然接收了200噸物資。

周圍山頭上的志願軍看著天上穿梭不絕的美軍運輸機,只能仰天長嘆、咬牙切齒,外加羨慕嫉妒恨。

但其實每天150噸的空投量,對於美國遠東空軍來說只是常規操作而已,兩年前的柏林大空運,美軍高峰期每天往柏林市運送12000噸物資。

一方面,美軍在用空投強撐陸戰一師不倒,另一方面,遠東空軍、美國海軍瘋狂地用空中力量在東線對地轟炸:

轟炸陸戰一師附近的山頭,不管有沒有看到中國軍隊都把炸彈丟下去;轟炸從集安江界狼林湖長津湖的公路;轟炸整個長津湖地區所有的可能讓中國軍隊駐紮的地方十幾個村莊被摧毀了)。

這十幾個被炸平的村莊當中有幾個確實是志願軍曾經用來留宿休整的,但美軍轟炸的時候是白天,志願軍早就撤離村莊隱蔽,還帶上了朝鮮村民,因此美軍的轟炸沒造成志願軍什麼人員傷亡,但是造成了朝鮮平民相當巨大的財産損失。

美軍對後勤線的打擊是9兵團最感到難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