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陸戰一師如果全體投降會怎樣?(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史密斯知道上頭有那麼一群人在琢磨是不是要在長津湖種蘑菇,他可能會當場罵娘……
讓陸戰一師穿越核沾染帶突出去,可能路上經過的沾染帶還不止一處?我還要不要命了!
很可惜……這個時候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是個獨立軍種,但參聯會包括了海陸空三軍的總長,海軍陸戰隊在頂層木有位置。畢竟四等人。
可能在麥克阿瑟以及參聯會那裡,只要陸戰一師突出去了,吃了輻射卒於後方醫院其實沒關系——這就不算戰場傷亡了嘛。
……
“聯合戰略調查委員會經過研究確認:只有在面臨使用其他手段均無法消除迫在眉睫的災難時,才應該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收到了聯合戰略調查委員會給出的意見。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杜魯門:“先生們,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做‘迫在眉睫的災難’?什麼他媽的叫做‘其他手段均無法消除迫在眉睫的災難’?”
委員會主席:“迫在眉睫的災難,是一種災難,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或是嚴重動搖美國的戰略基石,如果一件事情大體上符合這樣的條件,就可以認為是一種必須使用原子彈來阻止的災難。”
杜魯門:“我只想確認一點: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如果在長津湖全體放下武器投降,會發生什麼樣的事?這算不算一個‘迫在眉睫的災難’?”
委員會主席嚴肅地、直愣愣地盯著杜魯門好幾秒,然後緩緩搖了搖頭。
……
“總統先生,清川江大潰敗對於聯合國軍的致命打擊還在繼續,對於朝鮮戰場的局勢,白宮和五角大樓最新的看法是什麼?”
美聯社記者向杜魯門提問。
杜魯門:“正如我們往常一樣,我們將採取任何必要的步驟和措施,以應付朝鮮半島的軍事局勢。”
記者:“任何必要的措施是否表示美國可能使用武器庫中的任何一種武器?”
杜魯門:“是的,我們將考慮任何手段,包括我們所有的各種武器。”
記者:“11月30日在和華盛頓郵報記者的談話中,您表示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那麼,現在是不是到了使用原子彈的時刻?”
杜魯門:“對此我的回答仍然和11月30日一樣,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它。如果你問我還有沒有更多的可以披露的新訊息,我只能說:如果我們經過了考慮並做出了決定,那麼,它將由戰場指揮官負責使用。”
一週之內,杜魯門在公開場合兩次談及原子彈的問題,而且專門表達出了這種模稜兩可,看上去好像不排除使用原子彈的態度。
這番言論隨即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
蘇聯和東歐國家當然都在強烈譴責,就連英國、法國、義大利的各大報紙也開始譴責美國試圖擴大戰爭,最關鍵的是——“美國事先未與盟國協商就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
北京。
主席、總理、李刻農手邊放著不少這樣的廣播摘錄稿,還有一些報紙——手快又距離中國近的日本報紙已經在報道這條訊息了。
李刻農:“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打遍歐洲亞洲非洲,歷時四年,但還從未有一支師級部隊在戰場上被殲滅過,納粹德國也沒做到這一點。哦,在菲律賓被圍困然後投降的美軍、菲律賓殖民軍不算在內。主席,如果美國這次在朝鮮半島,一個師全部被殲滅,在美國人看來確實是前所未有的失敗。”
主席沒說話,擦火柴點著了一支煙。
總理:“杜魯門11月30日第一次談話,是在我們清川江大捷的第二天。這第二次談話,是我們剛剛對陸戰一師形成了合圍。第二次談話是不是意味著美國真做好了使用原子彈的打算?我覺得這要打一個問號。”
“刻農,美國使用原子彈是由誰決定的,杜魯門,還是國會?決定使用的程式是什麼?”
李刻農:“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有建議權,如果參聯會建議使用原子彈,那麼將會提交國會一個叫聯合戰略調查委員會的機構審議。如果國會也透過了,就送呈美國總統辦公室,由杜魯門決定用還是不用。一共有三道流程。”
總理:“嗯……”
“這就要我們猜燈謎嘍。”
主席左手夾著煙,右手看廣播摘錄,看了一會兒抬頭:“恩來,那個美國的聯合戰略調查委員會,應該已經否決了使用原子彈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