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我在水門橋,誰也別想過去!(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一些窪地,秋季被雨水浸泡到飽和的泥土現在成了硬邦邦比冰塊還結實的凍土,鐵鎬頭砸下去只出一個白點。可窪地又是天然的防炮擊地形,指揮所、傷員安置所、彈藥物資堆積最好是設在這裡,所以戰士們再困難也得挖下去。
在山下的兵站,一個排的美軍縮在厚厚的帳篷中,點著煤油爐,除了輪值放哨的七八個人,其餘都縮在鴨絨睡袋裡呼呼大睡。
山上山下,兩撥人就這樣相安無事地過了一晚上。
在長津湖主戰區,29日白天的戰況趨於白熱化。
新興裡方向,21團突圍部隊堵了回去,這成了全殲美步31團最為關鍵的一仗,也是最慘烈的一仗。
在柳潭裡方向,24軍——華野六縱遭遇了建軍以來最大的挫折。
24軍沒能堵住傾巢而出、孤注一擲向南攻擊撤退的柳潭裡之敵。
雖然美軍的撤退是狼狽的,一路上留下了數不清的拋錨卡車、物資、傷員和屍體,可陸戰一師第5和第7團終究突破了24軍的防守,揚長而去。
陸戰一師的團級戰鬥隊都是反複加強過的,每個團級戰鬥隊配屬一個坦克營,四十多輛“潘興”重型坦克,兩個團級戰鬥隊就是八十多輛。
還各配屬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在美國陸軍部隊,團內配105毫米榴彈炮之後,一般就把原來的75毫米山炮輕型榴彈炮)扔掉不用了。可這四等人海軍陸戰隊就是捨不得扔75榴,團級戰鬥隊裡面既有105榴,也有75榴,還有重迫擊炮。
在新興裡導致志願軍重大傷亡的40毫米自行高炮,第5和第7團也有。
不過,24軍還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線:西興裡。
柳譚裡之敵突圍過程中,一路突破了囦水裡、新興裡並非31團被困的新興裡,另一個同名村)、在死鷹嶺一帶與24軍惡戰到下午,也硬是闖了過去,進入西興裡。在西興裡與下碣隅裡之間,24軍71師終於擋住了柳譚裡之敵的突圍,逼迫他們在西興裡停住。
當然,在29日白天,陸戰一師師部已從下碣隅裡倉皇撤退,柳譚裡之敵就算天黑前趕到下碣隅裡,也無法同陸戰一師的其他部隊彙合了。但是71師的頑強阻擊還是有意義的:這給20軍的後勤部隊打掃戰場、搬空下碣隅裡的美軍物資留足了時間。
在29日白天,20軍冒著美軍飛機密集的轟炸,從下碣隅裡搶運出近500噸的物資,藏在下碣隅裡周圍的山裡。
其中主要是口糧、衣物。燃油和彈藥被美軍自己摧毀了不少,但志願軍也盡量從灰燼裡扒拉出來一些運走。
但彈藥不是關鍵,關鍵是口糧。搶運出來的食品足夠9兵團吃7天。後世中、美、日的戰史研究專家複盤整場長津湖戰役時,三方都把下碣隅裡的物資繳獲認定為戰役中最重大的轉折點之一:它讓9兵團在後勤線極端不暢、食品補給供應近乎斷絕的時候,多撐了整整7天。
11月29日下午6時。
約定的通訊時間到了。20軍60師在水門橋附近,耐心等待9兵團司令部的電報。
6時5分,彭飛看錶。6時7分,彭飛再看錶。6時9分,彭飛懷疑自己的表不準,捋起政委的袖子看他的表。
“收到司令部電報!!”
指揮部旁邊的電報機,電報員大吼了一句。呲拉一聲,電報員撕下寫著莫爾斯碼的電文,交給譯碼員,譯碼員對照碼本把密文翻譯成明文,交給早已著急得抓耳撓腮的彭飛。
“在我58、59師攻擊之下,29日晨,下碣隅裡之敵棄圍南逃,在下碣隅裡、富盛裡之間被我方阻止。29日上午,或接上方指令,柳譚裡之敵傾巢出動南逃,突圍至西興裡。美步31團向西南突圍,27軍成功阻擊使其退回新興裡。”
“兵團參謀部估計,長津湖戰場之敵已改變策略,從攻擊改為後撤。你部應切斷敵之一切退路,依有利地形設立阻擊線,阻止長津湖之敵南逃,並阻止興南、鹹興之敵北援。”
彭飛:“給司令部發報。60師已佔據有利地形,構築了對南、北兩個方向的防禦工事。只要60師還在這裡,一個敵人別想從我眼皮子底下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