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水門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八章,水門橋
長津湖不是天然湖泊,它是日本佔領朝鮮之後截流長津江修建水電站,蓄水成的人工湖。長津湖北側的狼林湖同樣也是一個水電站。
類似水電站在長津江幹支流有好幾座,戰區內最南邊的水門橋,其實就是這裡的一個“小水電”的附屬設施。
從水電站遍地的狀況,也可以看出朝鮮半島在日本幾十年經營之下達到了較高的工業化程度。因此,盡管朝鮮半島是山多平地少的地形,擁有大量重灌備、全摩托化的美軍卻總是暢通無阻運動自如——朝鮮的道路系統相當發達。
美步7師的17、32團,就是沿著公路順利北上,現在已經抵達鴨綠江邊的惠山鎮,刷到了一個a級成就:第一支抵達中朝邊境的美軍部隊。
抵達惠山之後向西貼著國境線橫掃、直插集安?想多了,美軍根本沒有這個計劃。美軍的這兩個團只打算在這裡休息個幾天,肅清周圍的遊擊隊,建立偽政權,然後就原路返回。
現在,東線的最高指揮官、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中將乘坐一架運輸機抵達惠山附近的野戰機場,美步7師師長巴達維少將在冰天雪地中迎接阿爾蒙德。
阿爾蒙德下了飛機就坐車直奔惠山鎮北邊,坐車後跟著一串戰地記者的採訪車。在惠山北側,躊躇滿志的阿爾蒙德站在鴨綠江邊,左手叉腰右手遙指北方,指的方向,鴨綠江的對岸,就是中國國土。隨軍記者趕緊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
——嘿,這老哥來這裡真的是打卡簽到的!
……
在打卡簽到的同時,阿爾蒙德在惠山鎮以第10軍指揮官的名義,給陸戰一師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讓陸戰一師加快速度向前推進。
鑒於美軍認為中國軍隊在東線只有一萬人左右的零星作戰人員,阿爾蒙德認為陸戰一師外加美步7師的31團,不但能直插江界集安掐斷志願軍的後勤線,而且還能在攻佔武坪裡之後分出一部分兵力,沿著這裡公路的一條岔路,向西加入西線戰場。
可陸戰一師走得實在太慢啦!
收到阿爾蒙德的密電,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哭笑不得。
史密斯不知道阿爾蒙德如此的自信從何而來,但陸戰一師周圍活動的中國軍隊絕對不是“不到萬人”的規模。
從11月24日起,陸戰一師行軍時向前方和側翼派出的偵察隊已經遭遇了幾次中國軍隊的人員,雙方一接戰就各自退走,根據對方的作戰風格和位置,很可能也是中國軍隊的偵察隊。
除此之外,陸戰隊和海軍的偵察機在東線有幾次發現了大量人群走過的痕跡,空軍和海航還對公路邊的疑似目標進行過試探性轟炸,據說真的炸中了一直規模不小的中國軍隊。
史密斯直接無視阿爾蒙德的催促,出門視察野戰機場的修複工作了。
史密斯現在在下碣隅裡,陸戰一師的師部剛剛挪動到這裡。下碣隅裡有一個日本人修建的野戰機場,只是有些年頭沒用,跑道雖然完好,塔臺和導航設施已經報廢了。昨天美軍飛機空投下來一整套打包的導航裝置和塔臺裝置,陸戰一師官兵正在安裝除錯。
視察完機場、吃過晚飯之後,史密斯才回電阿爾蒙德:陸戰一師要先在下碣隅裡停留,直到下列三個條件滿足:
1、下碣隅裡機場達到全狀態運轉塔臺完工之前只能靠大膽的飛行員自己找準位置盲降,一兩個小時都不一定能降下來一家飛機);
2、在古土裡到下碣隅裡這一段路建立警戒站保護後勤線;
3、在下碣隅裡屯集足夠的物資和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