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攻擊路線:長津湖(第2/2頁)
章節報錯
42軍在東邊側翼掩護,在黃草嶺以南與陸戰一師打了個照面,雙方在互相試探。
稍晚一點進入朝鮮的50軍、66軍也沒閑著。50軍前出至鐵山、古軍營洞地區,66軍行軍速度更快,與美步24師打了個照面,將後者嚇了回去。
在戰後總結中被稱為第一次戰役的戰鬥就這樣在朝鮮北部靠近中朝邊境線的地區全面打響了。
雲山騎兵第5團被近乎全殲讓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感到不太妙,他發現第8集團軍的美韓部隊太散了,戰線到處是縫隙,側後根本沒部隊防禦。11月3日,沃克下令第8集團軍全線後撤,志願軍轉入追擊。
但到11月5日,彭德懷下令13兵團的各個軍停止追擊。
11月6日,彭總又讓先頭的各軍不但停止追擊,而且要適當“示弱”。
美軍亂,志願軍現在也有點亂。而且經過這十來天的戰鬥,彭總發現聯合國軍雖然戰鬥力不是那麼強,但摩托化程度高,跑得挺快。
如何才能給聯合國軍一次刻骨銘心的教訓?
下一階段的戰役規劃,現在已逐漸在彭總腦子裡成型了。
聯合國軍這邊。
沃克發現了確鑿的中國軍隊進入朝鮮作戰的證據,而且美騎一師還吃了個不大不小的虧,所以他下令部隊收縮,並且把這個情況報告給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認為就算有中國人進入了朝鮮,那也是小股志願人員,人數最多10萬。不過,鑒於確實出現了中國人,麥克阿瑟把之前說的感恩節前結束朝鮮戰鬥的時間推遲到了“聖誕節前打完回家”。
但是戰役目的是不會變的。麥克阿瑟預判中國想守住離安東附近的國境線20~30公裡的一條走廊,作為戰爭緩沖區。麥克阿瑟不允許留這條緩沖區,他要讓美軍打到國境線為止。
誰說朝鮮戰爭的目的就是解決北朝鮮的?
麥克阿瑟是二戰打出來的五星上將,摧毀朝鮮政權在他心中已經不算什麼大目標了,只有兵臨中國邊境線,逼中國簽署城下之盟,才算是一個大點的目標。
麥克阿瑟這麼瘋,沃克也只能……盡量配合。
沃克下令第8集團軍的第1軍、第9軍後撤整頓部隊,然後做試探性反擊,如果中國軍隊人數不多、戰鬥力不高,就逐漸加大反擊力度,目標:安東對岸的新義州。在西線,美軍最後要和中國隔鴨綠江互相瞪眼。
東線的是第10軍。
美軍早就透過空中偵察發現,中國軍隊進入朝鮮有兩條通路,這兩條通路也是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
一條是鴨綠江口的安東新義州,一條是鴨綠江中上游的集安。西線兩個軍進攻的終點是新義州,集安呢?集安需要東線的美軍開展攻擊,迂迴包抄切斷中國軍隊的第二後勤補給線。
西線聯合國軍實力雄厚:美軍有美步2、24、25師、美騎一師和空降187團,英軍2個旅,土耳其1個旅,4個南朝鮮師。
東線兵力稍少一些,但麥克阿瑟和沃克都確認中國軍隊在東線的兵力也很少,在過去10天只有少量部隊進行零星的襲擾和阻擊42軍幹的)。
東線美軍有美步3、7師和陸戰1師,基本沒有南朝鮮部隊。
陸戰一師和美步7師集結在興南港附近,這是上個月陸戰一師兩棲攻擊奪取的,然後美步7師也海運運到了這裡。美步是從東線的陸路過去的,一邊走還一邊要清剿朝鮮遊擊隊、收拾從釜山徒步北逃的朝鮮人民軍,所以走得很慢。
沃克還在琢磨呢,聯合國軍司令部就直接發來了東線的作戰計劃:
美步3師一路剿匪剿過去,太慢了,不等他們了,陸戰一師和美步7師在11月中旬就直接發起攻擊。兩個師沿著興南>鹹興>長津湖>龍林江界,在東線大迂迴,要一直打到集安對面的朝鮮滿浦,封死中國軍隊的第二條後勤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