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仁川登陸如期而至(第2/2頁)
章節報錯
任弼時:“接下來,就算沒看過那份檔案的人都能猜到了,朝鮮人民軍有被美國軍隊全部消滅的危險。”
……
9月19日,中央軍委派遣的由柴軍率領的5人小組抵達平壤,更詳細地瞭解朝鮮現在的狀況。
9月22日,中國政府在公開宣告中表示“居留中國的朝鮮人民有權力回去保衛祖國。”
除此之外,在9月25日,中國還透過第三方渠道向美國表明自己的態度:朝鮮的事情就是中國的事情,中國不會坐視不管。美國越過了三八線,中國軍隊必然打過去;美國軍隊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不參戰。
中國和美國現在沒有官方的溝通渠道,這一態度是透過印度中轉的。可能是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轉達的時候資訊有一些偏差,也可能是美國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朝鮮半島的戰事沒有因此而發生任何改變。
當時得到中國的訊息之後,美國國務院的智囊們認為這只是中國恫嚇威脅的宣傳而已。美國的態度又透過印度轉達給中國,頓時引起了軍委和政治局的極大警惕。
——美國還真的是這樣!
朝鮮半島方面,到9月20日,仁川已經卸下了美軍6600輛各種車輛、5萬噸物資,並且每天上岸的物資總重還在快速增加。
9月22日,美國海軍陸戰隊進入漢城,在經過激烈但短暫的巷戰之後,漢城被美軍佔領。全摩托化的美軍又沿著日佔時期良好的公路系統一路急進,9月26日,從仁川登陸的部隊與沖出釜山防禦圈的美騎一師林奇特遣隊在水原會師,朝鮮半島南部的人民軍被合圍。
9月30日。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總理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這篇講話全文刊載在了10月1日的《人民日報》頭版。
10月3日,中南海。
政治局擴大會議。
與會的就不只有政治局書記處書記了,還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們。
任弼時書記因病情惡化沒有參會,書記處其餘四人——主席、劉副主席、總理、朱總司令均到會。
人到齊後,李刻農站起來:“各位書記、委員,情報部在隔壁有一部電臺直連平壤我方的五人觀察組,線路暢通,朝鮮半島的實時情報會不斷地傳遞到這裡。”
總理:“事情太多了,我就不說什麼了,現在開會。”
主席:“朝鮮同志最近在戰場上遭遇了比較大的挫折,各位現在都已經瞭解了。我們之前已經表明過態度,美國軍隊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不參戰,越過了三八線,我們必然打過去。現在,我們必須召開一個政治局的擴大會議,美軍就要越過三八線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刻農:“今天上午10時,南朝鮮軍隊第1師團在東海岸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了15公裡。還是今天上午的訊息,美騎一師的部隊從漢城一路向北攻擊前進,距離三八線已經不遠了。”
高山:“我們之前組建東北邊防軍,抽調了兩個兵團駐防中朝邊境,是對美國表明我們的態度,也是一種震懾,如果美軍真的越過三八線繼續推進,說明美國無視了我們的這種震懾,……美國的決心太強烈了。”
張聞田:“他們的決心強烈,我們這一方該如何應對?”
林伯蕖:“我們之前已經在公開場合表達過態度了,美國不越過三八線,我們可以不出兵,美國越過了三八線,我們一定出兵。”
主席:“伯蕖,這一次會議,討論的不是表態的問題,而是實質行動的問題。政治局擴大會議,就是透過民主討論,把黨內的意見統一了,軍內的意見統一了,這樣才能把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做出正確的決策。”
林伯蕖:“主席的意見……還有總司令、總理,你們的意見是?”
總理:“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前,書記處已經為此召開過不止一次的會議,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但是今天,我們書記處四人決定,暫時先不表態,先請各位把所有的意見都說出來,把所有該考慮的事情都整理出一個結果,最後我們再進行表決。”
總司令:“是滴,我們五人,不,四人的意見盡量不要幹擾到各位的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揚民主,做到不遺漏任何可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