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仁川登陸如期而至

1950年9月14日,黃海靠近朝鮮半島一側。

美國海軍“麥金利山”號兩棲指揮艦(agc7)接近仁川,身後跟著一支龐大的艦隊——二戰結束以來西太平洋集結過的最大規模的艦隊。

現在,麥克阿瑟從艦橋上可以用望遠鏡眺望到朝鮮半島的陸地了。大海盡頭就是仁川地域灰黑色的群山和丘陵,對於美國海軍來說,那是一片未知之地,甚至陸地與軍艦之間的這一片大海也是。

“將軍,將軍,水文調查船發來電報!尤金克拉克率領的情報小隊在靈興島測得水位差6.1英尺,月尾島5英尺,海堤不全,淤泥深度不超標,所以,月尾島北部的“綠灘”可以作為第一波登陸場。我們可以發動登陸戰役!”

麥克阿瑟臉上的表情很淡然,回了一句:“知道了,克拉克上尉幹得漂亮。”

參謀詹姆斯上校沖進指揮艙向麥克阿瑟彙報的時候可沒有這麼淡然,他雙腿都是軟的。

仁川登陸是一次巨大的戰役冒險,即便在朝鮮戰爭過去之後幾十年,麥克阿瑟關於發動仁川登陸的決策在戰史研究領域仍然備受爭議。

因為在龐大的兩棲艦隊出發前,從麥克阿瑟到海軍、海軍陸戰隊的低階軍官,沒一個知道仁川附近的海岸線到底適不適合登陸!但麥克阿瑟就是認準了,老子就是要在仁川這兒登陸,水文情報大隊給我上去偵察!為了趕時間,不等水文情報大隊回報結果,兩棲艦隊也一併出發!

假如,只是假如,水文情報小隊如果偵察的結果是這兒根本沒有適合登陸的地區,那會怎樣?

那麼麥克阿瑟的艦隊又得掉頭回到釜山或者日本。

這丟人倒是其次,關鍵這麼大的艦隊在黃海晃了一圈,必然會引起朝鮮的注意,以後真的想登陸都沒那麼容易了。

而且,把整個陸戰一師全裝上船出海晃了一個星期,就意味著釜山防禦圈少了一個美軍師在支撐——9月上旬人民軍仍然在攻擊釜山防禦圈。

追究下來責任可不小。所以麥克阿瑟是在用自己的職業生涯作賭。

但是,麥克阿瑟賭贏了。

……

北京。

中南海。

“和那篇提案裡描述的完全一樣。”

劉副主席用手指戳了戳桌子上的那本提案。在過去兩個多月,中央書記處五位成員每個人都讀了無數遍這份提案,所以現在不用拿著看內容了,五個人都快把提案背下來了。

總理:“我們得到的是9月17和18日的戰況,今天是9月19日了,仁川和漢城附近的戰局又會有新的變化。”

朝鮮的情報由李刻農彙總、送到中央書記處。

9月15日陸戰一師率先發起兩棲突擊,9月16日,陸戰一師全面突破人民軍防守薄弱的灘頭陣地向縱深發展,“潘興”重型坦克也在這一天上岸了。9月18日的最新訊息是,一個海軍陸戰營已挺進到漢城西邊,佔領了人民軍的一個後備訓練軍營。此外,不僅陸戰一師在戰鬥,18日這一天,美步7師的運輸船也到達了仁川。

在釜山方面,9月16日,美騎一師、美步2師部隊完成了“釜山突破”。包圍釜山的人民軍之前已經傷亡很大、兵力疲憊、彈藥不足,美軍蓄積的有生力量放出去,一下子就打破了包圍圈。

總司令:“人民軍初期攻勢是8個步兵師,攻擊釜山時後方新訓練出3個師,馬上就投入了前線。到8月27日釜山仍未攻下,金日成把後方剛剛訓練完成的2個師又調到了釜山,這哪是什麼打仗,這就是紅了眼的賭徒。”

總理:“接下來……”

“接下來恐怕就不用我們猜測什麼了。”

主席接過話。

總理:“我看確實未來的走向可以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