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朱元璋點點頭“朕也幫你一把,李善長的兒子李飛從大火中逃了出來,如今在親軍都尉府,你去領吧。”

親軍都尉府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的前身。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並在其基礎上建立了錦衣衛。後來迫於朝臣壓力,再加上錦衣衛名聲實在太差,才於洪武二十年,撤銷了錦衣衛,焚毀刑具。錦衣衛雖然在明面上被裁撤了,但如此好用的工具以及其如此強大的情報能力是讓人著迷的。朱元璋明裡裁撤了錦衣衛,但暗地又將其改回了親軍都尉府。總的來說只是改了個名字,並且取消了其逮捕,刑訊之權。

朱元璋退了這一步,朝臣們自然也見好就收,親軍都尉府也就保留了下來,而這,也是後來朱棣即位後快速重建錦衣衛的根基。

“是,微臣這就去辦,微臣告退”恭敬地將差事應了下來,高甫明慢慢的退出了禦書房。

朱元璋的意思高甫明聽得很明白:李善長和李存義是自盡,也必須是自盡而死,他只需要去找出證據即可。高甫明說的七日時限是想去找證據,而朱元璋給的三日時限就是告訴他,盡快結案,沒有證據就去做證據。

道衍說的沒錯,朱元璋左思右想,終究還是要保自己的四兒子朱棣。拋開父子情誼不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沒有辦法去填補裁撤藩王後所産生的權利真空。

‘唉,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東宮,朱允炆的書房裡,

朱允炆靜靜地坐著,看著眼前自己最忠實的兩位心腹,和皇爺爺留給自己的未來肱骨之臣,在自己眼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長孫殿下,藩王之策弊大於利,此事我與子澄兄早已達成共識,相信長孫殿下心裡也早已有數。今日裡韓國公兄弟二人死於燕王府內,正是天賜良機,相信燕王此刻已經失了聖眷。我們當抓住機會,聯合有志之士一同上本參閡燕王,將燕王一舉拿下。”一個身著素袍,面相嚴肅的男子一臉的為民請命的表情。

旁邊的一個翰林官員打扮,四方大臉的男子也是連連附合“尚理兄所言正是子澄想說的。《史記》中記載,範蠡曾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前幾日燕王剛剛欺侮過殿下,正是新仇舊怨一同來報的好時機啊。”

“額”朱允炆問道“那該從何處入手呢?”

“子澄以為當從先前禦花園中燕王失禮之事著手,畢竟。。。。”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了。

“子澄兄所言差異,失禮之事畢竟是小節,不足以令陛下撤藩。還是應從韓國公之死。。。”

“失禮如何能是小節?!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天理倫常,不可違背也。燕王失禮自是大罪也。”

“韓國公之死才是罪名!”

“韓國公之死明眼人都知不會是燕王所為,如何能成為罪名。。。。。”

。。。

。。。

“額。。。”朱允炆沒想到,自己小小的一個問題,就讓剛剛還同一陣線的兩位大儒反目成仇。

如果徐如意在這裡,一定會往地上啐一口濃痰以表達自己的鄙視,然後再罵一句腐儒。

當然,這只是如果而已。真把他放在這兒,肯定老老實實,一言不發,因為那面容嚴肅的男子是齊泰齊尚禮,而那個四方大臉的,則是黃湜黃子澄。

腐儒並不是辱罵,而是事實

“哼,你我便各自行事!”黃子澄最後說道。

“如此正和我意”齊泰也不甘示弱。

“哼”

“哼”

二人各自冷哼一聲,又雙雙走出了太子宮,留下目瞪口呆的朱允炆。

不走不行,宮門落鎖的時間快到了。)

按規制,皇宮酉時落鎖,關閉宮門,隔絕內外。

侍衛們準時準刻的關上了宮門。大門的緊閉,代表著今天的結束,也代表著還沒有醒來的徐如意錯過了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