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有算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年寒窗,三十四歲的高甫明當上了洪武二十五年的南京縣令。
不對,南京作為此時大明朝的都城,縣令也不叫縣令了,而叫順天府尹,正三品。
職責也與一般的縣令有些不同,他主要是負責京師一代的治安與政務。
俗話說天子腳下難做官,洪武皇帝的腳下尤其的難,因為你做的一切皇帝都看在眼中。如果給高甫明再來一次的機會,相信他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避開自己現在的這個職位。
如果他有一本人生的黃歷,那本黃歷上有一頁一定是這樣寫的: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四,韓國公李善長與其弟李存義會死於燕王府上。宜:上吊,服毒,割腕,等各種方法自盡;忌:活著。。。。
“微。。。微臣高甫明叩見皇上”禦書房裡,高甫明戰戰兢兢的向朱元璋跪拜行禮。
“起來吧”輕描淡寫的一揮手,朱元璋開口道。
“謝,謝陛下”高甫明站了起來,說話都有些結巴。
此刻是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太陽還沒有下山。
大概一個時辰以前,東宮侍讀黃子澄與兵部左侍郎齊泰入宮,求見皇長孫朱允炆。
當時朱允炆與朱元璋正在武英殿裡敘話。聽黃子澄來了,朱元璋也就讓朱允炆去了。
“不要和任何人提起那個徐如意”這是朱元璋對朱允炆的囑咐“最近也不要見那個徐如意,朕對他另有安排。”
朱元璋的謀略算計,自然之道。徐如意這次做的事雖然隱蔽,但終究還是有些蛛絲馬跡,瞞不過那些有心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有心人,比如說。。。。朱棣。
“老張,把知道內情的人該清理的清理一下,你自己把握,盡最大可能別讓訊息亂傳出去”這是朱元璋在朱允炆離開後對老張的吩咐。
“來人,移駕禦書房,招順天府尹高甫明入宮見朕”這是朱元璋之前在武英殿裡的最後一句話,畢竟武英殿已經被他砸爛了,不適合會見外臣。
時間回到現在。
朱元璋眯著眼睛看著眼前的高甫明,開了口“高甫明~”
“臣在”
“聽說今天京城裡出了個大案啊”
“回稟皇上,今日巳時左右,韓國公與其弟死於燕王府內。。。臣已經派。。。”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打斷了高甫明的話“這麼大的案子,事涉當朝國公,藩王,你卻沒有早早地來稟報朕,難道還要等到明天早朝再說嘛?不嫌太晚嗎?”
順天府尹官居三品,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皆有上朝之權。
“臣有罪”高甫明趕緊跪倒。“臣只是想調查清楚,再向陛下稟報。”
“恩。。。”朱元璋點點頭“那你查的怎麼樣了?”
“回稟皇上,臣查到,韓國公與其弟似乎是因為什麼誤會,所以才去了燕王府上,後來好像是死於。。。死於。。。。”
“接著說!”
“死於自殺。且在二人死後不久,韓國公府突發大火,韓國公府化為一片白地,可能死傷四百餘口,目前正在校驗身份。”廢了好大力氣,高甫明終於把自己查到的說完了。
“似乎,好像,可能”朱元璋似乎對高甫明的話並不滿意“除了查出韓國公二人死於自盡,其他的全都是不確定的,你什麼時候才能找到證據,確定一切報給朕聽!”
朱元璋的語氣不滿,但高甫明的心反而放下了,他已經聽出了皇上的意思,上意已明,事情也就好辦了。
“回皇上話”高甫明鎮定的說道“七日內,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找出證據,給您一個交代”
“三日。。。”
“三。。三日也夠,微臣定不負皇上所望。”高甫明再次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