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聞鼓響(第1/3頁)
章節報錯
今天是春闈放榜的日子。
幾張大紅色的榜文張貼在貢院轅門前。凡是榜上有名之人,就是這洪武三十年丁醜科會試所取的貢士。得了貢士的身份,之後的殿試也就只是走個過場而已,進士之名已經到手,唯一的區別就是名次可能有所改變而已。
人頭攢動,紅榜前,無數的舉子都在翹首觀望,有的甚至還疊成人牆。喜形於色,高呼“中了!中了!”的人有之,吹頭喪氣哀嘆“時運不濟,名落孫山”的人亦有之。從榜文貼上去,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時辰了,人群依舊沒有散去。一遍又一遍的看,只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咦?我的名字不在,尚賓兄的名字怎麼也不在?”一個身穿白色書生袍的北方舉子突然高聲道。
“啊?尚賓兄也不在嗎?”
“王洪、宋聰、姚友志、鄭善如。。。”
眾舉子細細觀瞧,何止黃觀的名字不在,焦勝、韓克忠、王恕,都不在榜上。北方舉子的“希望”榜上無名,那剩下的。。。
一番交頭接耳之後,場面一片嘩然。
“具是南人,具是南方學子。五十二人無一例外,所取貢士具是南方舉子!”
“眾位!”又一舉子跳腳高聲喊道:“據在下所知,今科主考劉三吾是湖南茶陵人,副考官白信蹈是浙江餘杭人,其他閱卷考官也多是南人!”
“北方舉子盡數絀落,難道我們都是酒囊飯袋不成?!”
“可恥!可悲!這是偏袒!舞弊!數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己之私便至於此,劉三吾喪盡天良!天理難容!”
榜下一膽大的舉子縱身一跳,將紅榜扯落在地,在眾人的撕扯下,不一時便化為了無數碎片。“我要去告禦狀!眾位同窗,誰願隨我同去!”
一人之想,千人景從。
“走!告禦狀!”
“我們去敲登聞鼓!”
千多名學子浩浩蕩蕩,向著登聞鼓樓的方向行去。
牆角的陰影處,徐如意和古月真看著貢院轅門前的一片狼藉,默然不語。
“現在你明白了?”
古月真神色複雜,沒有說話。
“你沒有見過皇上,但他的脾氣你應該也是有所耳聞的,這一次,事情大了。”
“大。。。會有多大。”古月真澀聲問道。
“無數人頭落地,血流成河。”徐如意笑道:“走吧,一會兒皇上的旨意就該到東廠了。”
不久後,震耳欲聾的鼓聲響起,回蕩在南京城的上空,也回蕩在了朱元璋的耳中。
。。。。。。
朱元璋設立登聞鼓的目的,是為了能讓天下的百姓有最後一個能夠說理的地方。
按照他的規定,登聞鼓樓上的牛皮大鼓,凡是大明的百姓,不論是誰,都可以來敲。但有阻攔者,殺無赦。
而只要登聞鼓響,皇帝與滿朝文武必須立刻上朝,於金殿上面見擊鼓之人,聽其訴說冤屈。所謂直達天聽,便是如此。
猶記得洪武三年剛剛設立登聞鼓之後的幾年,鼓聲不時的就要響起,天下間前來擊鼓申冤的百姓數不勝數,朱元璋舉起屠刀,大殺四方之後,鼓聲響起的頻率才漸漸的低了下來,最近幾年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畢竟扒皮萱草的酷刑之下,官員們收斂了許多。而大明的百姓最是老實,但有一條活路,他們也不願千裡迢迢的來以民告官。
如今,金殿之上,朱元璋坐在禦座上望著下邊跪在左右文武群臣之間的三名士子,臉色說不出的陰沉:“所以你們敲響登聞鼓,是為的狀告今科會試一眾考官徇私舞弊?”
韓克忠當先拜倒:“陛下,今科會試所取五十二名貢生,具是南方士子,而我北方士子卻盡數落榜。學生與眾位同窗認為其中必有內情,難道我北方幾千名學子具是酒囊飯袋?是故來此,請聖上給我北方士子一個公道。”
“公道?”朱元璋點點頭:“朕就給你們一個公道!劉三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