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廷議東廠 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個和皇長孫殿下,未來的大明天子私交甚密的太監,手裡再握上東廠這把神兵利器,未來必有大禍!
對於黃子澄心思,朱元璋不願意去猜測,也沒有懶得去想,言官那邊都沒話了,你黃子澄又算是哪裡冒出來的?
厭煩的看了他一眼,朱元璋不耐的擺手道:“朕自有打算,回頭會有旨意頒下,愛卿稍後便知。”
一手拖字訣,如行雲流水一般。
“這。。。”黃子澄還想再攔,但看看朱元璋的臉色,終究還是無奈的放棄了。
早朝還沒有結束,但東廠正式確立的訊息卻已經傳到了皇宮的各個角落之中,後宮的嬪妃們或許並不在意,但總有那在意的人。
“今天好險啊,差點兒讓那幾個雜碎把事兒給攪了。”李彩娛猶有餘悸的嘆道:“多虧了老張機智,總算是有驚無險。”
“驚是有了,是不是無險還不一定呢。”楚埋兒卻不同意:“本不想讓老六老八他們出面的,這一來也不知是好是壞。”
“應該沒事兒吧。”李彩娛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指心雖然表面上反對,但他是言官;而嘗藥他更是給了皇上臺階,更不應該有事啊。”
“希望是咱家多心了。”楚埋兒搖頭道。
。。。。。。
說起歷史上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後世但凡是有心人都能查到,叫毛驤。但說起東廠的第一任廠公,卻沒人能叫出他的名字來,因為歷史上也並沒有詳細的介紹,只在《明史·成祖三》中短短的一句記載:“是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
這短短的一句記載說明什麼?說明當時朱棣成立東廠的時候輕描淡寫,只是一道旨意而已,而書寫歷史的文官們也並沒有將新成立的東廠放在心上,至少沒有什麼太大的敵意。
而朱元璋為什麼要將東廠成立之事放到朝堂上去議?因為他要看文武百官的反應,同時也是要檢驗自己的權威。
這次檢驗的結果他基本滿意,勳貴武將還沒有反心,文官們也都還是聽話的,之後的反對不過是因為那群自己選的書呆子言官們的“道德綁架”而已。
說起言官,朱元璋先是滿意的點點頭,但隨後又眉頭一皺,自語道:“禦史之責就是直言進諫。周觀正做到了,但左都禦史段哲這個領頭的。。。”聲音頓了頓:“太油滑了。而且連自己手下的禦史都壓不住,朕還要他有什麼用?”
“還有兵部和吏部。。。”朱元璋回憶起早朝上,兵部尚書蕭學文看向吏部尚書黃恆的那一眼,臉色漸漸陰沉下來。
‘他看什麼?是要等黃恆表態?還是隻是猶豫不覺,隨便一瞥?’
吏部,主管文官官職的升降調動;而兵部,卻是在名義上統領朝廷的兵馬。這兩個部門都是真正的要害部門,也是朱元璋最重視的兩個衙門。
‘難道這黃恆和蕭學文暗中。。。勾結?’朱元璋的目光漸漸銳利起來,當勾結這兩個字出現在他腦海之中的時候,黃恆和蕭學文的性命就已經不是他們自己的了。
“傳朕旨意。”朱元璋沉聲道:“左都禦史段哲,即日起調任鎮江任通判,旨意一到,立刻啟程。”
“是。”老張答應一聲,記在心中。
“至於蕭學文和黃恆嘛。。。”朱元璋還沒想好殺人的由頭,一個小黃門躬身走進了武英殿,叩頭說道:“陛下,奴婢已將徐如意帶到了,正在殿外候旨。”
“讓他進來吧。”
“是。”小黃門答應一聲,退出殿外。
不一會兒,徐如意總了進來,跪在殿中:“奴婢徐如意拜見陛下。”
“起來吧。”
“謝陛下。”徐如意站起身,躬身而立。
“東廠的旨意,朕已經寫好了,一會兒就會發下去,東廠也就算是立起來了。東廠人員的安排朕不關心,但每日裡的訊息傳遞,要及時向朕彙報,知道了嗎?
你手下雖然已經有些人手,但還是不夠看,自己抓緊就是。朕今天叫你來,主要是有兩件事。第一,朕決定將檢校交給你東廠統領。你或許知道檢校之名,或許不知道,都不要緊,一會兒老張會和你具體說說。第二呢,就是朕想問問你,你接下來準備領著東廠幹什麼?”
徐如意的面色有些苦澀,因為問題的答案他早就已經知道了。偵緝天下?制衡錦衣衛?這些都是東廠的職責,但卻不是朱元璋問題的答案。經過上次歐陽的點撥,徐如意已經徹底的明白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朱元璋真正想讓他做的,是查詢國璽的下落,更直白的說,是將藍玉扯到國璽的案子中,借機掀起大獄,血洗武將勳貴集團。
“查詢國璽。”徐如意有些艱難的說出了問題的答案。
“記住你身為奴婢的本分。”朱元璋冷冷的看著徐如意:“另外,朕懷疑兵部尚書蕭學文、吏部尚書黃恆與此案也有牽連,你回去好好查查,有訊息了再向朕稟報。”
“是。”
似乎是對徐如意臉上的愁色有些不滿,朱元璋冷哼一聲,意味深長的說道:“朕知道你在藍玉府裡待過,但你要記住自己的身份,你的一切都是我天家給你的,希望你不要行差就錯。”
“奴婢明白了。”徐如意又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