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百姓,生活上並沒有保障,一旦老了,那就只能靠自己年輕時候攢下的家底來過活。可對於這些種地吃飯的農民來說,他們又能攢下多少錢呢?所以也才有了養兒防老的說法,只要你把土地留下,哪怕你老了,不能耕種了,可總還有你的兒子來繼承你這微薄的産業,繼續那土裡刨食的生活。

可是,一場地震,地陷天塌。災民們或許不在乎失去的房屋,甚至沒有時間去為逝去的親人傷心,他們在意的是土地。敘州府的災民們本來還在慶幸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們還並沒有開始春種,但接踵而至的水災卻如當頭一棒,將他們的希望徹底打滅。這一次的地龍翻身,讓流經當地金沙江、岷江相繼決口,一十六縣無一倖免,千裡良田毀於一旦,他們也只好踏上了逃難的旅程。

徐如意坐在驢背上,回首望著南京的方向:“希望朝廷能夠及時的採取些措施吧”

巳時

承天殿

今日的早朝到此刻也還沒有結束。

紛紛擾擾的喧鬧聲充斥著金碧輝煌的殿堂,讓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變得好像一個菜市場一般。

“陛下,地龍翻身實為上天對陛下的警告,陛下理應下罪己詔,安撫天下百姓”禦階之下,東宮侍讀涕淚具下的看著朱元璋。

“臣禮部尚書王朋附議”

“陛下,地龍翻身,此乃不祥之兆,必為上天示警於陛下,望陛下自省!”齊泰也越眾而出,不甘人後。

“陛下,自漢以來,天人感應以多得印證,乃天下至理。若陛下不納臣言,上天震怒,頻降天災,則社稷危矣啊!”吏部尚書姜宇成在地上磕頭,額頭青紫一片,可見用力之重。

“陛下,臣。。。”這是禦史大夫段哲。

“陛下。。。”這是禮部尚書馮英。

“陛下。。。。”

。。。。。

吵鬧總的來說應該分為三方。以馮勝、藍玉、王弼、湯和等為首的軍中勳貴一如既往的保持著沉默。軍政兩分,勳貴不得參與政務是朱元璋定下的鐵則,雖然後世漸漸地被廢去,但至少在洪武朝,這條規定還在堅定地執行著。

另外兩方,身為至尊的朱元璋和底下的文官集團,則是這場喧鬧的主角,或者更準確的說,此時此刻,面對著群情激奮,爭相發言文官們,朱元璋只是保持著沉默,只是他那壓在肚皮下的皮帶,還有那粗重的喘息聲則顯示著他內心的憤怒,顯示著他是有多麼的想舉起屠刀,只可惜他不能,因為文官中帶頭的,不是別人,而是他最疼愛的孫兒,朱允炆。

大概一個月前,為了讓朱允炆更早的得到鍛煉,朱元璋特準朱允炆可以一同上朝參政。

“皇爺爺,地龍翻身,天人感應,或許真的是上天示警於我皇室,可能。。。。。。。”

聽著左前方幾步之遙的朱允炆侃侃而談,朱元璋真的有些失望了。

‘或許真的應該讓那個小太監趕緊回來了!一個腐儒又怎能坐穩這錦繡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