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朱元璋正式下詔祭告天地,冊封朱綾為皇太孫。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只有經過流程的冊封,才是真正的皇太孫,才能行使與之對應的職權。

冊封大典,舉辦得異常隆重,似乎是想告訴天下人,大明王朝由朱綾這一脈傳下去,老百姓們不用擔心,只要靜靜等著朱綾上位,你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果然,當正式冊封的訊息傳遍之後,各地的暴動一下子平息了不少。

朱標遭遇多番打擊,身心遭創,還沒好全,不能親自主持典禮,就讓朱棣幫忙跑腿,但具體流程,依舊是親自過問。

當朱綾穿著捻金線混合孔雀羽線所繡的皇太孫的袍服在朱標面前拜見。

朱標笑中帶著些許唏噓:“本宮雖做夢都想不到女兒家能有這一天,但你能走到這個位置,終究是我大明之福、朱家之福。”

站在朱標左右兩邊的藩王們,聽了這話,忍不住翻白眼。

是你朱標的福,卻是我們的孽。

板子沒有打到你這個當爹的身上,你自然覺得什麼都是好的。

尤其是在對比另一個世界廢物兒子朱允炆的種種騷操作,更是幸福感爆棚。

朱綾垂眸一笑:“多謝父王誇獎。”

太子本身具有親王身份,算是王爵中最為特殊的存在,故而子女稱其為‘父王’。

朱標寧和道:“元朝繼承製度混亂,時不時發生殘酷的內部屠殺,你皇爺爺有鑑於此,在驅逐韃虜,恢復漢家正統之後,才堅決貫徹執行宗法制度,以嫡長子為絕對繼承核心,從這一刻起,你便是我東宮一脈的正嫡了。”

“是!”

朱綾心想,天幕一曝光,自己就成了正嫡。

果然吶,苦哈哈辛苦創業,終究不如直接繼承家業成為富三代來得爽。

一朝冊封皇太孫,成為正嫡。

若是此刻這一幕被那些天天把掛在嘴邊的現代嫡庶神教看到,只怕要氣得原地吐血身亡,大罵她一個妾室所生的庶女,身份低賤,品性卑劣,有什麼資格稱‘嫡’?

受無數小說和電視劇影響,很多人都想當然地把嫡庶與妻妾畫等號。

正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妾室所生的為庶。

殊不知,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的。

唐朝時,魏王李泰仗著李世民的寵愛,與太子李承乾爭奪皇位。

歷史上就有記載,大臣上書抨擊此事,認為皇帝不該偏愛庶孽,動搖嫡子正位。

無獨有偶,隋朝也有大臣痛罵暴君楊廣心懷鬼胎,內藏奸詐,以庶奪嫡。

於是就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楊廣的母親是獨孤皇后,魏王李泰也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的嫡次子。

這兩人皆是皇后所出,應該是嫡子才對,怎麼成了庶孽?是不是史料記錯了?

史料如此記載,恰恰證明了史官的嚴謹。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楊廣也好、李世民、李泰也好,都是庶孽。

說起嫡庶,不得不提宗法制。

宗法制確立嫡庶,是為了避免家族內部紛爭,確保家族的穩定與繁榮。

在宗法制度之下,嫡為正枝,代表大宗,庶為旁支,代表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