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恨得牙齒都咬碎了。

自從天幕對比出現,他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盤點時間越長,這個世界的朱家,還是另一個世界的朱家,都對朱綾讚不絕口。

憑什麼?

這賤人殺人不眨眼,還大肆屠戮自家親人,憑什麼能得到如此讚譽?

“朱綾!”

朱允炆低低怒吼著,聲音充滿了怨毒和無可奈何。

永樂朝。

“改革沒那麼容易,得罪太多人,殺身之禍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太難了!”

不同於另一個世界朱棣的年少輕狂,已是永樂帝的朱棣經過了無數艱辛淬鍊,對於改革有著更為深入的認知。

改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不僅需要有無比強大的能力,還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莫大勇氣。

有的人,有這個能力,卻沒有這個膽量去得罪那麼多人。

有的人,有這個膽量,但無此等能力。

這就像很多人明白了諸多大道理,到頭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能夠同時做到兼顧兩者的,萬中無一。

朱棣心中感慨,可惜自己沒有穿梭的能力,不然真想拿一瓶好酒,鑽進天幕中,與朱綾痛飲幾杯。

“太子,現在你終於理解我和你皇爺爺為何要對文官痛下殺手了吧?”

朱棣轉頭看著呆愣的太子朱高熾。

他這個胖兒子什麼都好,就是太仁慈,對文官太心軟了。

記得他當初攻入應天京城時,準備大肆血腥建文朝舊臣時,朱高熾就勸他要寬仁,治理天下需要文官,不能對讀書人太殘暴。

特別是方孝孺案。

當時被讀書人罵得狗血淋頭。

朱棣看著他,彷彿看到了當年大哥勸說父皇的樣子。

但朱棣心裡明白,朱高熾與朱標完全不一樣。

朱高熾是真的仁慈。

朱標則是外仁內狠,明面上看著溫和寬厚,下起狠手來不帶含糊的。

朱高熾對讀書人寬仁,也使得他這一朝的文官,盡數站隊到他這邊。

每次漢王朱高煦生事做耗,對太子發起衝擊。

不等朱高熾反應過來,文官們就搶先開噴,指責朱高煦不敬長兄,枉顧孝悌之道,將他罵得狗血淋頭。

朱高熾看到士紳竟敢買兇刺殺皇帝,也深深震撼到了,卻沒有附和朱棣的看法。

他目光炯炯,透著與胖臉截然不同的精銳:“真正的文官讀書明理,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為萬民謀福祉,天幕中士紳看著是透過科舉入仕,思想早已與書中的聖賢之道完全背離,他們不是讀書人,而是披著虛偽道德外衣的奸佞,奸佞該殺,文官不該,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所以兒子觀點還是和之前一樣,但會擦亮眼睛辨忠奸。”

朱棣聽得心頭一震,失笑道:“你啊你,總有自己的道理。”

天幕中。

重金買兇帶來的血腥反噬,讓士紳、地主們徹底陷入瘋狂。

他們深刻意識到,朱綾是認真的,真想改革搞死擁有大量土地和商業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