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所有的路都斷了,士紳地主們決定破釜沉舟,拿出家當,大量招募士兵,準備與朱綾來一場大決戰。

士紳地主們想和朱綾鬥得你死我活。

朱綾卻不想和他們玩極限一換一的遊戲。

魚死網破?

哼,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江南富庶,經濟活躍,人口密集。

士紳、地主們狠狠砸錢下去,很快就募集起一支所謂的起義軍。

不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華夏打仗,不管是內戰,還是外戰,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無緣無故起兵造反,一個‘反賊’的名聲扣上去,分分鐘讓你民心盡失,士氣大跌。

然而,這難不倒江南這群文人。

文人啥本事沒有,巧立名目,胡編亂造的本事是槓槓的,很快就編了一個起義的由頭。

江南士紳集團對外宣稱,早在十多年前,洪武帝朱元璋就發現了朱綾的才能,有意將皇位傳給她。

奈何,傳統觀念中,女孩都是要嫁出去的,只有男丁才有資格繼承家業。

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最愛的孫女,朱元璋就搞了一通騷操作。

他一邊明面上對朱綾表現得很厭惡,將她驅逐出大明,讓她前往遼東謀發展,遠離中央權力鬥爭圈,猥瑣發育。

正是得益於朱元璋的暗中支援,朱綾才能夠從無到有,養出百萬雄兵。

另一邊,偏心的朱元璋,又故意將兒子養廢,縱容藩王們禍害百姓,草菅人命。

等到老百姓都被藩王們霍霍得差不多的,天怒人怨,人神共憤之時,朱綾再以皇帝的身份出來主持公道,誅殺藩王。

如此一來,老百姓們都會覺得朱綾十分英明,就不會因為性別問題,反對她這個女皇帝執政。

就這樣,透過朱家藩王們作筏子,祖孫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才將朱綾拱上了皇位。

這則流言一出,民間再次沸騰開來。

訊息傳到京城,朱綾都被氣笑了。

鳳辰奕、盧芳、藍玉等人聞言,卻是勃然大怒。

“胡說八道!”

“什麼紅臉白臉的,真是說話不打草稿。”

“陛下白手起家,在遼東辛苦耕耘十五年,什麼時候得到過先帝的幫助?”

“什麼養廢兒子,犧牲第二代換取第三代上位,簡直一派胡言。”

“這群該死的文人,就知道無中生有,真是比作惡的藩王還可恨。”

“是哪個不知死活的賤人說的,看我不撕了他的嘴?”

“無恥之尤!陛下,容我率領一百名折梅軍,以及您前陣子收編的十幾名好手,一起下江南,給那些該死的傢伙一點顏色瞧瞧。”

“……”

殿內眾人義憤填膺,嚷嚷著要下江南找士紳算賬。

遼東十五年,朱綾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

在眾人眼中,朱綾宛如神一般的存在,不容抹黑,不容玷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