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明。

儘管在第一期盤點中,已經透出了朱棣上位的流程。

可真正看完全過程,朱元璋內心依舊波濤洶湧,久久不能平息。

藩王不是大明的專有產物。

在此之前的朝代,誕生了無數位藩王,不少如飛蛾撲火般追逐著最高權力的至尊之位。

但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朱棣,可謂是有史以來藩王造反成功的第一人。

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兒子如此優秀,朱元璋本該欣慰自豪。

偏偏朱棣造的是自家的反,從自個兒侄子手裡搶位子,讓他如何高興得起來?

朱標內心也複雜得很。

畢竟朱棣奪走的,是屬於他朱標這一脈子孫的皇位。

這也就意味,未來大明江山一脈,都將由朱棣的血脈兒孫傳承下去,成為真正的正統大宗。

更可怕的是,小宗以庶奪嫡(這裡的‘嫡’特指正統繼承權,不是嫡子)上位,原來的大宗地位將變成非常尷尬。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譬如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兄終弟及繼承大統,原來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子孫就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雖說礙於名聲,趙光義沒有將太祖一脈趕盡殺絕,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下場都不是很好,一個醉酒自殺,一個英年早逝。

如今朱棣上位成功,除了朱允炆這個逆子,他的其他子嗣,下場只怕……

一眾大臣看著天幕中的朱棣殺伐決斷,隱隱有朱元璋當年的影子。

他這一上位,朝廷免不得要有一場腥風血雨。

新大明的眾人想法與原大明類似。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的帝王登上歷史舞臺,或多或少都要清洗一波。

不過,他們此刻還是更期待朱綾的上位之路。

第一期對比,對於朱綾如何上位的,只是粗略概括,並沒有細細盤點。

他們特別想知道,在遼東這十幾年,她是一步步如何鯨吞天下的?

正想著,天際右側的金色光幕徐徐轉動,開始投放。

畫面中,並沒有立刻出現朱綾的身影,而是出現了一派令人難以置信的繁榮景象。

原來貧瘠荒涼的遼東,改天換地,各種嶄新的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街道兩旁行走的百姓,個個洋溢著幸福安逸的笑容,似乎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

這一幕,彷彿夢迴大唐,開元盛世。

對比之下,此刻的大明王朝雖立國十六年,周邊卻頻頻爆發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民生凋敝,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經常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

兩個大明世界的人再次被震驚到了。

“遼東這地兒,怎麼能這麼繁華呢?”

“雖然有黑土地種植糧食,不愁餓肚子,但天氣的問題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