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集市分了東南西北四個區,東邊是雜貨區,鍋碗瓢盆、布匹成衣、首飾胭脂等都在那邊,南邊是蔬菜水果區,西邊是肉類,北邊是米麵糧油各類調料。

蔣鷺和盛屏現在是在集市的外層街道,店鋪多是賣吃食的,盡頭處有一家書鋪,外面擺著一個攤,正在用紅紙寫對聯。

盛屏拉著蔣鷺進去,這店鋪一本書都沒有,筆墨紙硯種類也少,最常見的是草紙,還有一種白色的紙張,纖維比較粗,聞起來有竹子的味道,盛屏一問果然是竹子做的。

蔣鷺買了兩刀草紙,兩刀竹葉紙,兩塊墨錠,兩副春聯。

從書鋪離開後,兩人順著東南西北的方向依次逛過去。

這裡用的碗具大多是陶做的,也有瓷器,但一個盤子就要二十文,盛屏自覺買不起,只買了兩個陶土做的盛湯的大碗和兩個魚狀的盤子。

盆、桶都有現成的,各種尺寸都有,考慮到取水還算方便,房子外面就有一口水井,盛屏就買了個半身高、直徑大約一米的木桶,還買了兩個小水桶,方便洗澡時添水。

其他還有各種竹編的筐、簍、筲箕,蔣鷺只讓她看看,若有喜歡先記下來,等年後找村裡的篾匠做。

路過首飾鋪時蔣鷺很自然的往裡面進,倒是盛屏被人擠人的熱鬧景象弄得東張西望,並沒有留意進了哪家店鋪,進門以後她才發現是個首飾鋪子,大概是快到年節,裡面也有不少的人。

“你挑挑有沒有喜歡的。”

盛屏摸了把盤頭用的木簪子搖頭,“相公,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沒有都不要緊,眼下還是採買必需品最緊要。”

盛屏拉著蔣鷺去了街對面的布匹店,要了兩匹麻布、一匹棉布,考慮到舒適度又買了一斤棉花。接著又採買了皂角、青鹽等洗漱用品。

兩人略過南邊和西邊的集市,直接去了北邊,買了十斤蕎麵、十斤高粱、十斤白麵和二十斤糯米。

一應物品採買完,蔣鷺特意帶著盛屏在鎮上轉了一圈才往回走,本來直直的一條道一個時辰就能到,中途蔣鷺繞進了一條小道。

“那邊有個池塘,養著魚蝦螃蟹,還有蓮藕,我們買些回去。”

盛屏自然滿口答應,這大概就是在採辦年貨吧。

牛車走了沒多久,盛屏就看到了兩個足球場那麼大的水塘,周圍聚了不少人,基本都拿著竹簍、竹籃,水塘裡的水大概是放走了,有采藕人正躬身挖藕,身旁的筐子裡已經堆滿了藕節。

另一邊十來個青壯年正在拉漁網,岸邊有不少的小孩子,都梳著總角,他們或是追逐嬉戲,或是牽著爹孃的手巴巴的望著水塘。

盛屏和蔣鷺到的正是時候,池塘的魚才打撈上岸,正新鮮,有魚販子指揮人一筐子一筐子的撿魚,另一邊有個頭發花白的婦人在給村民挑魚,紮著總角的小女孩兒乖乖的收錢。

一條小手臂長的大魚賣價十文,小點兒的五文,再小點的五文兩條,也有巴掌大的鯽魚,十條十條的賣,只要十文。

盛屏和蔣鷺排在村民後面,她在跟蔣鷺商量,“家裡劉二嬸給的魚還沒吃,今天就買四條大的回去醃製了做成鹹魚,十條小魚熬魚湯。”

蔣鷺說,“大魚多買點兒,年節魚多,賣得便宜,做成鹹魚後面慢慢吃,一會兒回去再去榮三叔家買鹽。”

盛屏和蔣鷺來榮山村也有七八天了,村裡人雖然知道蔣鷺帶著媳婦住下了,大部分人卻都沒有見過他倆,所以有不少的村民在偷偷打量他們,但並沒有多嘴多舌,頂多交頭接耳的小聲交談,倒是有個膽子大的小男孩兒偷偷扯盛屏的袖口。

盛屏也不惱,只笑眯眯的看著他。

男孩兒的母親就在他身後,不大好意思的沖盛屏點點頭,見盛屏沒有反感,她往前走了兩步到盛屏跟前,“你就是盛家娘子吧?”

盛屏矜持的點頭。

“真是個美人坯子。”

這婦人眼眸明亮,三十出頭模樣,身材豐腴,攏著孩子在身旁,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溫暖的母性光輝。

大概是氣質太過溫柔,盛屏對她生出了無限好感,“嫂嫂怎麼稱呼?”

“我孃家姓文,丈夫是榮三兒,家在西山頭那邊。”

榮三兒?別是榮四兒的哥哥吧,盛屏想著就問出了聲。

文氏笑著擺手,“這裡叫人名一般都是按排行來的,三兒、四兒、五兒遍地都是,不像村長他們家那麼講究,這是我小兒子,家裡人都叫他小七兒。”

哄孩子一般都是給糖果,但是盛屏沒有,只能俯身摸摸小七兒的頭,“小七兒,你今天多大啦?”

“五歲啦。”

這孩子也是個不怕生的,“嬸嬸,你長得真好看。”

嘴甜的孩子在哪裡都招人喜歡,盛屏眉眼彎彎,“你長得也好看,你眼睛真大。”

“我爹眼睛就大,他們都叫我爹牛眼睛。”

盛屏跟文氏一齊看向蔣鷺牽著的牛,那牛似乎跟她們有心靈感應也偏頭看她們,還哞哞的叫,直接讓盛屏笑開了懷,倒是文氏自然的從衣袖裡拿出了一方巾帕遮掩著嘴笑得很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