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 7 章
劉二嬸是個細心的人,在盛屏和蔣鷺臨走前特意給盛屏備了個竹籃,讓她隨身帶著,竹籃裡面放了八個竹筒,用紗布麻繩封了口。
盛屏在蔣鷺洗碗時特意在房裡開啟看了,裡面裝的是荷葉、桑葉、金銀花、薄荷葉、菊花,另外三筒同樣是曬幹的葉子,她不認識,估計也是用來泡水喝的。
“相公,你撒的什麼種子?”盛屏給蔣鷺端了杯水過去。
蔣鷺接過來一口喝盡,“蘿蔔、香菜和菠菜,等長出幼苗以後再移栽。”
“那得要多久才能長出來?”
“最近天氣好,估計半個月就能移栽了。”
盛屏把空杯子拿過來,“相公,房間的書架空蕩蕩的,下次去鎮上你買幾本書吧。”
蔣鷺是考過童生的,也有心考秀才,讀書在現在算是奢侈中的奢侈,蔣鷺既然有心上進,盛屏自然要大力支援。
在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古代,讀書人是相當值錢的,若蔣鷺能一路從秀才高中,考個進士出來,那他就能當官了,她就是官太太,不知道這個朝廷對官員的待遇如何,但至少有俸祿,不需要再辛苦的種地。
不是盛屏對種地有意見,主要是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
農民靠天吃飯,天時好,風調雨順,收成自然好說,一旦出現洪災、旱災、蝗災等天災,顆粒無收是小,沒糧吃是大,而且還有苛捐雜稅,拿不出來怎麼辦?
何況現在的生産力一畝地又能産多少糧?沒有現代培育技術,也沒有化肥農藥,堪堪果腹罷了。
在盛屏看來能靠讀書吃飯過日子,自然是要比做農民好得多,不過這都要排在商人後面。
自古以來經商都是最發家致富的途徑,但是做生意是需要成本的,盛屏覺得養鵝不錯,村裡家家戶戶都養著鵝,榮二叔家更是有個養鵝場,這說明有市場。
蔣鷺可以靠著榮二叔的關系找到銷路,或者就在他家養鵝場打工也不錯,好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
當然這都是盛屏一個人在腦子裡東想西想出來的,到底以後要如何,還得看蔣鷺,他才是這個家真正的主人。
冬天天黑得早,蔣鷺把三塊菜地弄完以後就開始準備晚飯。
蔣鷺從竹筐裡拿了一根蘿蔔、一把菠菜、幾根蒜苗,“晚上燒個菠菜湯,再用蒜苗、蘿蔔絲炒個臘肉,怎麼樣?”
“好。”
盛屏開始燒火。
蔣鷺把菜洗幹淨切好後,才開始切肉。
劉二嬸給的兩塊臘肉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中午吃了巴掌大的一塊,還剩很多,沒有冰箱不好儲藏,好在這個天放得住,儲存三天沒有問題。
米飯熟了以後蔣鷺先把中午剩下的米湯熱滾,再把菠菜放進去,起鍋前打了兩個蛋攪散,一道菠菜蛋花湯就好了,盛出來,洗了鍋開始炒肉。
臘肉一進鍋沒多一會兒香味就飄出來了,盛屏本來不太餓,這會兒也不□□口水。
起鍋前蔣鷺撒的那把蒜苗更讓盛屏垂涎欲滴,菜都是尋常菜,但味道就是比她在現代燒得要香,這大概就是柴火灶的加持吧。
吃飯時,盛屏本來提議說就在廚房吃得了,廚房空間大,還能擺得下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但蔣鷺拒絕了,盛屏也就作罷。
灶臺的火沒有熄滅,小砂鍋裡燒著熱水,飯後,趁著天還沒有黑,盛屏在屋裡擦洗身體。
燒了一天的鍋,她身上都是柴火味兒,這裡也沒隨便洗頭洗澡的條件,只能簡單的擦一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