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百兩,三年就是三百兩,夠他花銷一段時間了,過後要是錢花沒了,還能再問他要,反正他一個本地地頭蛇不怕他這個外來商人。

“好,我同意,王先生過三日把銀子帶來,屆時我把文書準備好。”

王水滿意離開。

王老八也沒閑著,起身在堂屋裡走了兩圈,“一會兒我就給老爺子寫信讓他把碼頭給我。”

“萬一老爺子不願意?”收了禮自然盼著能成其事,王程氏對老爺子並不抱有太大希望,子孫後代太多,便不會珍惜,搞不好人家心頭還盼著他們一家早點兒去死。

“哼,怕什麼,他現在根本就不敢來這兒,我那幾個兄長也是怕死的,就是想來也必然是互相推諉,到頭來打個烏青,人也未必能到這兒。”

果不其然,王老八的信寄出去,那頭很快來了回信,連著碼頭在內,縣城幾家鋪子也都給了他,權當是分了家。

王老八自然不甘心就得這點兒東西,不過他也不著急,先把碼頭拿到手裡,把那一百兩銀子掙了,後頭的事再徐徐圖之便是。

王水一得到王老闆給的碼頭的文書,立刻同盛屏商量在淮安縣開店的事。

從這次洪災來看,縣城地勢相對較低,一旦洪水過境必然全城被淹,選擇在這裡開鋪子做生意顯然不是好的選擇。

碼頭西邊,那裡有一片低矮丘林,這片丘林光禿禿沒有絲毫花草樹木的遮掩,仔細看幾乎都是大石塊,不知道被河水沖刷了多少年,內裡靠河的那一邊沖的很光滑,即便河水上漲,也沒有翻過丘林,也就是說那邊的土地並不會受到洪水影響。

越過丘林,成片的土地表面是赤紅色,估計是多年前形成的鹽堿地,這塊地不僅種不活莊稼,就是開發起來也不容易,因為地下不是拳頭大小的鵝卵石,就是臉大的石塊,處理起來很難,多年來不是沒人想去那裡開荒,但都無疾而終,於是便空了一年又一年。

盛屏有心把那片地開發出來,甚至想將縣城挪個位置,只是現在能量有限,她能做的並不多。

在規劃之前,盛屏先找秦方詢問那塊土地的歸屬。

秦方很實在的告訴她,那塊地就是沒人要的荒地,不存在土地爭端,屬於縣城的公地,若是要用作其他用途,衙門直接寫一封文書蓋章便可免了後顧之憂。

盛屏欣然同意,王水出面簽了文書,拿下了西邊的寬闊土地。

等蔣鷺從州府回來,淮安縣內一切公務井井有條,受災百姓也具得到妥善安置,他低價買了一批陳糧分發給百姓,這個冬天倒也能過下去,往後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淮安縣這裡為官,要想有建樹很難,光是維持一年的基本生存就很費力了,好在沒有稅銀的壓力,蔣鷺也能騰出心神來專心籌糧籌銀。

秋日以後,一切塵埃落定,到了抽調壯丁修繕河堤的時候了。

壯丁在別處是件苦差,可在這裡卻不然,他們是去河堤上做事的,算是河工,河道衙門管著他們兩頓飯,每月還給二錢銀子,所以被圈名的人高興得很。

盛屏這邊把拿下的地命名為榮山村雜貨鋪,這也是出於現實考量,畢竟超市這個概念比較現代化,說給人聽,壓根不知道是幹什麼的,雜貨鋪就不一樣了,哪裡都能見到,一聽名兒就知道是幹什麼的。

還沒動工,盛屏先讓人做了一個大大的木頭招牌,就掛在碼頭的對岸,從一開始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圍觀。

不過她很少露面,外頭的事幾乎都讓王水在跑,她則在書房繪圖。

打從她構思超市起,這幾年想到什麼就及時的寫下來或是畫下來。

她計劃照搬百貨超市的營業模式,劃分出不同的區域,涵蓋了衣食住行、化妝、文具、玩具等品類。

衣品區:分為針線區、布匹區、皮毛區、成衣區、鞋履區、面紗區、油布區。

食品區:分為蔬菜區、鮮肉區、河鮮區、鹹肉區、熟食區、禽蛋區、米糧調料區、幹貨區、醃菜區。

住宅區:分為傢俱區、杯盤碗盞區、炊具區、照明區、柴炭區。

出行區:分為車架區、船隻區、牲畜區、傘具區、蓑衣鬥笠區、漁具區。

妝容區:分為胭脂水粉區、金銀珠玉區。

書畫區:分為筆墨紙硯區、書本繪畫區。

幼兒區:分為玩具區、孩童車區、孩童座椅區。

這些大類,還會衍生出更多細小分類,每一個分割槽都由兩扇門為界限,牲畜區除外,要單獨圈養,不然味道太上頭。

原本她想著把超市修成一個三層高的建築,現在又覺得不太好,既然佔地那麼廣,沒必要費勁修高樓,在靠河岸的一邊一層樓一字排開,再單獨修兩座樓,一個做休閑區,主要經營點心、糖水、茶水的買賣,一個做娛樂區,左右兩邊隔開,分皮影區和評書區。

另一邊直接做成美食一條街,豐富種類,把各大菜系薈聚於此,同時小吃類食品也要進一步發揚光大,燒烤、串串、各種形式的火鍋、湯鍋也不能少。

規劃圖一好,盛屏就和王水計算大概要用到的材料,分別要去哪裡買,一些技術類的工匠要去哪裡請,此外,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加固河堤。

雖然洪水從沒有沒過河岸,可凡事總有意外,為了以防萬一就得做好萬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