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路上圓圓很好奇,“村裡人都搬來了?”
“搬來了一半兒,村裡也要留人看守。”
“我娘和嫂嫂們呢?”
“她們留在村裡,繡坊離不開人。”
圓圓走進新家,是個三進的院子,住著他們一家和蔣鷺一家,數起人口都不算少,三進的院兒住著剛好,裡頭才收拾過,傢俱鋪蓋都是全的。
榮樹河在家時沒有照管過孩子們的大小事務,屋裡被褥茶具這些他也不管,這屋子是盛屏收拾的,既然圓圓來了,他便道:“你娘和嫂嫂在村裡忙,十天半個月來這裡一趟,以後這邊的事你幫忙管管。”正好要嫁人了,提前學習管家的事。
圓圓本來不大樂意,可想了想問,“盛二嫂子也在?”
榮樹河點頭,“她這會兒在鋪子那邊看人裝修,晚上是回這裡歇息的。”
本來榮樹河和盛屏都不打算住在鎮上,偏偏兩人又都認為對方應該住在鎮上,誰也說服不了誰。
榮田渠就說,榮樹河要管著鎮上瑣事,盛屏要看著商鋪的事,都得在鎮上住,兩人這才勉強同意。
至於那個三進的院子,是一眾民宅裡最為豪華的,村民們自選房子的時候都繞開了,最後就剩下了那一套給他們,他們也就沒得挑選的餘地了。
前後都有一排罩房,這加起來就有十來間房,很是寬敞,盛屏選了第三道門的院子,住東廂房,罩房用作倉庫。
圓圓出門一趟,瘦了些,她一路風塵趕路,難免疲憊,在家歇息了兩天,跟著就成了盛屏的小跟班。
參選以前,她很少出門,現在落選了,也得了自由,不願再被關在小院裡,雖然一時找不著要做的事,也甘願同盛屏東奔西顧,別說,她還真從裡面得了些趣味。
原本她就是個話多的人,這幾天活像是一隻成精的麻雀,整天嘰嘰喳喳的在盛屏耳朵根兒旁東拉西扯,東問西看,但她的舉止行為還算剋制,盛屏一點兒不覺得她煩,反而經常被她忽然的靈光一閃逗得笑哈哈。
現在,她們正在研究各種商鋪的位置,三排商鋪,總要分個區,盛屏認為應該以功能性來劃分比較好,所以,木器鋪、竹篾鋪、陶瓷鋪、石器鋪、花鳥鋪為一檔,首飾鋪、成衣鋪、皮革鋪為一檔,豆腐鋪、米糧鋪、雜貨鋪為一檔,另外的三間鋪子作為客棧為一檔。
這些商鋪有一個特點,裡面空間很大,後面一般都一個院子,除了他們最先買的那三家鋪子是共用一個大院子,其他的鋪子都有一個單獨的院子,院子裡有三間房、一間廚房。
定下商鋪的型別,問題又來了。
榮山村的村民都屬於有田的農戶,一旦經商,掙得的銀子達到一定數量就成了商戶,不過按目前這種小本經營的方式來說,要達到商戶的標準很難,所以經營商鋪的人,他們的錢怎麼算?
盛屏覺得同村裡的工坊一樣比較好,榮樹河也認為這樣可以。
榮六叔提了一個,“鋪子開在這兒,工坊還得在村裡。”也就是說還要去村裡建工坊。
商鋪後面雖然有個不算小的院子,可以住人,也可以堆放貨物,但是製作東西卻要分一分,像是首飾製品,這個好說,無非是囤些玉石、金銀,然後雕琢捶打火粹即可,前門後門一關,不影響商鋪的經營,但對於皮革這類産品而言,後院就太小了,加工起來味道也太大,必然會影響到前面。
盛屏就說,那就全都按照前面三家鋪子的模式,把工坊建在村裡,這頭在鋪子裡做掌櫃的就讓各工坊負責人自己挑,就當是僱的夥計了,月錢照給。
然後各家又回去商議了一番,有些剛搬來沒幾天的,又收拾行李回村裡,村裡也出了人來到鎮上。
看起來是耽誤工夫了,不過自此才算是安定下來,後頭如果再有問題,萬牛鎮到榮山村來回也就一個白天的路程,都好解決。
就在一切都順利進行的時候,碼頭那邊傳來了不好的訊息。
碼頭的作用是讓船隻停靠,岸上的部分好解決,無非是把地夯平,鋪上青磚或青石板,再找好位置修船錨,可問題是河岸的淤泥不清,船隻根本無法靠近碼頭,這碼頭修了也是白修。
盛屏細細問了榮田澗之前去縣城時,問的關於河道一事縣衙那邊給的答複。
縣令不會輕易跟一個平頭老百姓說話,接待榮田澗的是縣衙的文書,姓江,這位江文書是岷縣本地人,祖上是萬牛鎮的,一家三代都在縣衙做文書,屬於縣衙‘釘子戶’,管你來來走走多少縣令,江家始終屹立不倒,全岷縣就沒有不知道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