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正式開門營業那天他們一看價格暗自咋舌,一盤菠菜拌豆腐竟然賣到了一百文,夥計說了,現在是冬日,吃菜不容易,旁的地方還沒有呢。
話雖如此,可還是太貴了吧。
得益於這些紛繁吵雜的討論,流雲樓素齋的名聲漸漸在岷縣傳播開了。
那些以為太貴生意必然做不下去的百姓,眼瞧著流雲樓的生意卻越來越好了。
他們這才明白過來,這流雲樓不管做的什麼生意都不是他們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
每日店裡剩下的飯菜也沒浪費,後門擺了一張桌子,到了打烊時,店裡夥計把沒賣出去的菜做成的一鍋燴端出來,分發給乞丐、窮人。
素齋原料多是豆腐,隔夜的豆腐就不新鮮了,盛屏便提議了此事。
劉家大爺本來還不願意,隔夜不能給客人吃,店裡夥計不能吃?
可盛屏又說店裡夥計每天做的都是體力活,成天吃素,還能有力氣幹活?他這才勉強同意。
不過這事傳到老太太耳朵裡,倒是難得誇了他幾句,自此劉家大爺再無二話。
盛屏帶著王秋雲做了五天,把各種食材的配方一一告訴她。
除了第一天盛屏親自下廚,往後幾天小到醬汁調變,大到烹飪,全部由王秋雲主廚,其味道與盛屏所做相差無幾,甚至還要更勝一籌,唯一的問題是王秋雲的雕刻手藝不好,不過這也不算什麼。
經營流雲樓這樣的大飯店,後廚各職員分工很多,有刀工好的就專門備菜,也有專做白案的師傅,雕刻也是一個大分類,自然也有專人去做。
她最需要學習的是擺盤。
來流雲樓吃飯的人都不差錢,那麼在擺盤上往精緻裡走總沒錯,得讓客人覺得這錢花得值,才能接二連三的來吃飯。
怕王秋雲記不住,盛屏一氣畫了二十多個擺盤花樣,讓她務必牢記於心。
隨後盛屏回了李氏客棧,把喜兒和林豐請到小院裡。
“本以為很快就能去萬山鎮的,可誰想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我既要在流雲樓掌廚,雖然有徒弟在不必我天天去,可也不能這樣貿然離開,本來你們送我來回來就是夫人的一片體恤之心,我也不能讓他們在這裡耽誤太久。”
兩人明白她的意思,也不多說什麼,隔天盛屏請他們到流雲樓吃了一頓素齋,下午送他們離開了鎮上。
剛往回走,在街上遇到了文杏。
文杏這次帶來了木器坊、土窯坊和竹篾坊的作品。
十二生肖不說多麼精美,也已經是能擺攤售賣的水平了。
土窯坊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把那五套餐具燒紙出來了。
粉色的花邊盤,淺綠的樹葉盤,另有淡黃色、鴨青色和絳紫色,也算是五色齊全了,美中不足的是燒制工藝不太好,有孔洞。
文杏同她說:“燒裂了好多,好不容易才得了這些。”
在她看來這些器具已經相當精美了。
而盛屏卻知道這還不夠好。
而之所以這樣不穩定,還是因為瓷土的濕度和火候無法精確控制,若是能把這兩樣掌握好,想來能大大提高成品的精緻程度。
以現在的條件來說,只能用笨辦法,根據不同水土混合的比例和不同時間燒制,找出最適宜的那一組。
想到這裡,盛屏一刻不耽誤,先去劉府跟劉家大爺請辭,告訴他這幾日流雲樓後廚由她的徒弟王秋雲負責,為了安他的心,她特意讓王秋雲給他做了一桌素齋,得到他首肯後,她又去客棧找周全,把文杏帶來的那些東西拿給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