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王秋雲給盛屏打下手,聽她吩咐給烤魚翻身,一邊把烤好的菜給等在一旁的夥計,讓他上菜,一邊從劉大姐手裡把選好的食材放到盛屏的右手邊方便她拿。

這樣一安排,盛屏只需安心燒烤即可。

外面大廳此起彼伏全是招呼聲、點菜聲、說笑聲,甚至門口還有等著座位的人不時往裡面張望著問夥計,幾時能吃到?

夥計笑吟吟的答了,他們又繼續在門口等著。

米布在自家門口看了陣兒,見那邊門外還擠著人,就讓夥計把自家店裡的長凳搬去幾個,讓外頭的人坐下等。

劉釦子招呼完一輪客人,又請人進來,見外頭的人都坐在板凳上,心思一活,馬上手腳利索的收拾了幾壺糖水和茶杯出去,說招待不周讓他們久等了,讓他們自己倒水喝。

雖然日頭有些曬人,但聞著裡面的香味兒,又有可口的水可喝,客人們倒真平心靜氣的耐心等著了,時不時打聽這店鋪老闆的訊息,可說來說去,也沒個頭緒,只知道是從榮山村來的。

因為是第一天,保險起見,店裡準備的食材不多,等到桌子都坐滿了,客人換過兩輪,魚、蝦、烤乳鴿和瓦罐湯已經賣完了,剩下了幾串韭菜、魔芋豆腐,盛屏就讓王秋雲去跟外頭的人說一聲,沒菜了,今兒個打烊了。

劉釦子從劉方手裡接過打烊的牌子掛在門上,外頭的人一愣,“這天兒也不晚吶。”

劉釦子馬上說:“對不住,菜賣沒了,客官們明兒個趕早。”

“嘿,這算怎麼回事?”

客人不滿意的鬧起來。

劉方從櫃臺走出去,他在鎮上還算有幾分面子,好言好語的安撫他們,保證明兒個一定都能吃上,還承諾說會送免費的茶水。大家這才失望的走了。

劉釦子趕緊把凳子搬還給米家粥鋪,盛屏出來發現了,就問起怎麼回事,他如實說了。

盛屏把手裡端著的盤子裡的菜拿出了一半來,“你把這個給那邊送去。”

劉釦子端著去了,很快回來,對她說:“米老闆說祝咱生意興隆。”

盛屏點點頭,去廚房招呼劉大姐和王秋雲一起吃剩下的菜,今天她們三個人配合默契,一點兒錯沒出,後廚不亂,前面上菜也順利。

劉大姐是米老太介紹來的,是她家的租戶,家裡男人生病去世了,孃家早斷了聯系,婆家也是一攤子亂事,現在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在鎮上住,沒有可以投靠的人,靠給街坊鄰居浣洗衣服掙點兒錢,勉強餬口。

但是為人誠實,心地也好,米老太得知盛屏要招人就讓她來試一試。

盛屏試了她的刀工,很是不錯,於是就定下來了,如今燒烤這邊的廚房,前期準備,食材處理都是她和王秋雲兩人來做,盛屏主要負責燒烤料的調變。

忙了一天回到家,盛屏也沒閑著,之前做的泡蒜和醋蒜都可以吃了,她各裝上一罐子,同蔣鷺一起去榮二叔家,送給他們嘗個味兒,同時也表達對他們的謝意。

兩人到了榮樹河家,給他們開門的是榮田溪,接過他們手裡的罐子,讓他們進門喝水說話。

最近田裡不忙,但養鵝場的鵝開始孵化,榮樹河一家一般要在那兒待到傍晚才回家,這會兒前院裡只有榮田溪一個人,他前天上山的時候崴了腳,在家養傷。

榮田溪聽盛屏說罐子裡是之前從他家買的兩畝大蒜做成的下飯菜時,臉色微妙,盛屏發現了,問他怎麼了。

榮田溪嘆了一聲道:“我大嫂的娘,是秀水村的,那裡的人都種小麥,家裡多是吃饅頭、面條,大嫂一家也養成了這個習慣。”

“自從大嫂嫁過來以後,家裡就會種上兩畝大蒜拿去鎮上換小麥,換得的小麥磨成麵粉剛好夠家裡吃一年,可是今年的卻都賣給了你們,大嫂知道了以後挺不高興的,許是抱怨了兩句,被大哥罵了一頓,帶著孩子回孃家去了,現在都沒回來呢。”

難怪那天試菜的時候沒見著劉大嫂和小官,盛屏當時還奇怪,只是被大家簇擁著,聽了好些吹捧的話,一時頭腦發熱,沒精力注意旁的事就忘了問,現在得知一時心情複雜起來。

自打來了榮山村,榮二叔一家對她和蔣鷺極好,兩位嫂嫂在盛屏看來也是極其和善。

她們平時看著一點兒脾氣也沒有,在家裡也事事聽從劉二嬸的安排,太過溫順,以至於盛屏都忘了人有七情六慾,再溫順好脾氣的人也是有自己不能觸碰的點的。

盛屏現在滿心的愧疚,不知如何是好,連蔣鷺也沉默起來。

榮田溪見他們這樣便道:“不過我大哥下午去大嫂孃家了,許是能把人給帶回來。”

蔣鷺說:“家裡平時要吃多少的麵粉,我去買來。”

盛屏也點頭,現在能做的只有這一點補救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