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既然定下來,蔣鷺也放心的趕著牛車去榮四兒家拉來了床,天黑前,屋子已經佈置好了。

王大娘和王青勞累奔波了一個月,挨著枕頭就睡著了,連晚飯都沒起來吃。

王秋雲熬了米粥,把沒吃完的肉丸子放到裡面搗碎,加了一把蒜苗,用陶罐裡密封好,放到灶裡,用餘熱保溫。

半夜,王青醒了,看到姐姐在屋裡坐著,喊她,“姐,你怎麼不去睡覺?”沒有外人時,他說話自然得多。

王秋雲問他,“你餓不餓?”

王青點頭。

“我估摸著你們睡到半夜會醒,給你們留了吃的,你把娘叫醒,我下去拿。”

王秋雲說完點了一個燈籠提著出門了。

王青揉了兩下眼睛,把他娘叫醒。

盛屏說了,餓久了的人,要先吃流食,少量多餐。

王秋雲就按照這法子照顧母親和弟弟的飲食,過了三天,盛屏說能正常吃飯了,才敢給他們吃饅頭、吃大塊的肉。

自從盛屏知道看起來才十二三歲的王青,其實已經周歲十四了,不免對他這些年受的苦充滿了同情。

而王大娘也不遑多讓,五十的年紀,頭發已經全白了,臉上也全是皺紋,整個人看起來就是個幹幹巴巴的老太太。

於是這兩人也加入了小灶的行列,同焦紅錦和兩個孩子一樣,早晚一顆水煮蛋,燉的雞湯,只許吃肉不許喝湯,臘味少吃,蔬菜多多的吃。

驚蟄一過,雨水多起來,要為種地做準備了。

盛屏問了王秋雲和柳大娘,得知她們村旱地一般種小麥,也會少種點兒大豆、綠豆、紅豆、高粱,其他的蔬菜,姜蔥蒜院子裡隨便種一種,並不會佔用外面的土地。

黃瓜、佛手瓜、葫蘆、刀豆這些,家裡有院子的就在院子裡的菜地種上,沒有院子就貼著牆根種,後面爬藤了再搭架子就是了。

冬瓜更省事了,扔一把種子,隨它自由生長,都不用去管,就能有很多收獲。

南瓜是新東西,她們沒見過,盛屏卻知道,順著村長的話添油加醋一番,她們立刻了然於胸。

盛屏提出這些種子最好是先泡水,再種到地裡去,這樣能提高産量,王秋雲一笑,“這誰不知道?大家都這麼種的。”

柳大娘點頭,“是啊,水稻、小麥、高粱都是泡了水再種的,那些壞的、癟殼的一泡水就浮起來了,白佔不少地兒,就得提前挑出來。”

王大娘神色鬱郁,“也有不知道的。”她想起來就覺得心寒。

“我們村就不知道,我相公以前是百草村的,當年他們村受了洪澇,他流落到我們村。他種地就會先泡種、挑種,以為大家都是這麼種的。”

“家裡種地收成好,別人來問種地的法子,他只說勤翻地、勤除草、多施肥,因為他就是這麼做的,他哪知道其他人沒泡水呀,結果來年收成不好,反遭人埋怨、報複,怪只怪村裡窮,就是一滴水一顆種也是愛惜的,哪兒捨得挑啊撿的。”

王秋雲沒想到還有這檔子事,“那現在他們知道了嗎?”

王大娘嘆一聲,“你那兩個哥哥是知道的,也是那麼種的地,其他人我看還是不知道。”

王秋雲問:“你們沒說?”

王大娘這時表情生動起來,有一種報複的快意,“憑什麼告訴他們?得紅眼病的爛東西,活該一輩子收成不好。”

一屋子人都笑了。

盛屏沒有種地的經驗,王嫂子和柳大娘是其中好手,她就不發表意見了。

家裡種子不多,得去鎮上買,蔣鷺要翻地,沒時間去,正好王秋雲要買東西,就和盛屏兩人一起去。

集市上,盛屏問王秋雲要買什麼,她說要買布、買針線,盛屏就帶她去了之前自己去過的那家。

村裡人手頭不寬裕,買的多是麻布,王秋雲也是如此,不過她還是咬咬牙狠心買了一匹細棉布,“小孩兒面板嫩,給雲雲用這個做一身穿在裡面,舒服。”

盛屏很認同,棉麻雖然透氣,但是磨人,她就有點兒受不了。

先前買的細棉布,她就讓焦嫂子幫著給她和蔣鷺一人做了兩身裡衣。

地裡種什麼已經商議好了,院子裡還空著地呢,先前柳大娘種的是蔥和香菜,一頓喬遷宴全吃沒了。

盛屏已經有了打算,種野蔥、大蒜兩塊地)、姜、香菜、蘿蔔、韭菜,而從韭菜她又想到了韭黃,這不就是避光生長的韭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