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蔣鷺將劉家的事同他簡單說明,蔣城聽後臉色並沒有太大變化,“原來是這樣,這個人我在風月場合見過幾次,算是點頭之交,雖然小氣難纏,卻是個貪財之人,只要銀錢給到位,許多事都有可商量的餘地,這事我會辦妥,你且放心回去,也不用勞煩榮二叔特意跑一趟,一會兒我就找劉村長把這事跟他說清楚。”
兩人又說了幾句話,眼看天色越來越晚,蔣城送他上了馬車,把那一箱書穩妥的固定在車後的架子上,目送他們走遠了,轉身往村長家去。
蔣家三分之一的蠶絲是被百草村的桑葉喂養出來的,自從蔣城開始經手家裡生意,三不五時就會來村裡檢看桑樹,跟村長交情不淺。
耽誤了時間,路上車夫一點廢話沒有,全神貫注的駕著馬車。
到村口時,太陽西斜,只留下滿天的紅霞,天時短,紅霞出現不過片刻,便隱沒在逐漸暗沉的天色中。
蔣鷺在岷縣奔波的這幾天,盛屏在家也沒閑著。
她原本是無事可做的,一早給院子裡幾塊地澆了水後,就去廚房看掛在樑上的臘肉,野雞野兔鹹魚居多。
盡管這個小家只有她和蔣鷺兩人,但日子總要過得好,越是清冷越是要過得有滋有味,這是他們在一起過的第一個年,她希望能盡最大可能過得圓滿,物資再有限,年夜飯也要吃得好。
盛屏打算把年夜飯的菜色定下來,這要根據現有食材擬定。
家裡臘味多,臘味拼盤少不了,新鮮菜種類單一,冬筍菠菜是主力軍,好在有劉二嬸家給的幹豌豆和黃豆,她今天就把它們泡起來,明天就開始發豌豆苗和豆芽。
豆腐坊除了豆腐還有其他豆製品,具體的還要等蔣鷺回來了一起去看看,等看了再做打算。
過年前一天再去買兩斤五花肉、半籠豬肝和一條魚。
蔬菜魚肉盤算好以後,就是配菜做成成菜,盛屏做不到心裡有數,她習慣用紙筆記錄,
就在她準備回臥室拿紙筆時,院門被敲響,她心裡嘀咕,這個時候能來找她的會是誰,開門一看是劉二嬸和圓圓,她們身後有一輛獨輪車,上面有一個大竹筐子。
劉二嬸見她驚訝,解釋道:“昨天二郎出村前特意來找我,說要出門一兩天,讓我有時間來照看你。”
劉二嬸讓圓圓和盛屏進屋,她自己把獨輪車推進來,盛屏本要幫忙,劉二嬸避開她,“這車做得巧,推起來不費力氣。”
進屋後,劉二嬸直接把車推進了廚房,把竹筐抱下來,放在地上,她仔細看了看廚房,“這廚房好,不僅高,地方也大,放了這麼些櫃子、桌子、壇子,也還寬敞,這車就放這裡,不用時放到牆邊。”
盛屏點頭,“這車真奇怪,中間空著這麼大一個洞,是專門用來放東西的?”
圓圓挽著盛屏的胳膊,“這是用來放水桶的,爹爹說,日後燒了水,就用這個把水送去澡棚,省時省力,等年後,去王阿叔家訂做一個大缸,放在澡棚旁邊,下面能堆柴火,鑿個洞,用竹筒把水引進澡盆裡,就更方便了。”
不得不說,盛屏是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劉二嬸把竹筐抱起來,“這些皮子得收起來。”
盛屏帶她們往臥室去。
上次劉二嬸她們來時,盛屏並沒有帶她們進臥室看,這會兒劉二嬸見了也是滿口稱贊,“你打理得好,這屋裡整潔有序。”
盛屏笑呵呵的,“你看,這是之前的皮子,我把它們縫起來做成了毯子,晚上睡覺蓋在身上可暖和了。”
劉二嬸笑著點頭,“這個做得巧,正好今兒個我又帶了好些來,你看看你想做什麼,這幾天沒什麼事,咱們一起做,正好也讓圓圓學一學針線活。”
毛毯有一條就夠了,倒是缺一件大衣。
這裡白天雖然不太冷,但夜裡溫差大,衣服擱在床頭小幾上,起夜時披在身上冷得浸人,若是能有一件皮襖,必然要暖和得多。
“做個皮裘吧,夜裡起來披在身上不冷。”
劉二嬸從竹筐裡按顏色分揀成三堆,純白和純黑的少,黑灰雜糅的最多。
“白色和黑色的只夠做個上衣,倒是雜毛的多,能做成皮裘。”劉二嬸想到,“家裡還有兩筐子,我回去瞧瞧,把白色的都拿來。”
說著就要動身,盛屏趕忙把她拉住,“二嬸,不必麻煩,你們已經給了很多了,我再挑挑揀揀,實在是過分了。做個上衣就夠了,我也不愛起夜,雜毛的給蔣鷺做皮裘,他體熱本來也不需要這些,做了只當是給他的一份心意。”
圓圓聽她們嘴上官司,眯笑著眼去摸皮毛,“兔子毛多得是,今年不夠做明年再做就是,反正衣服年年都要做新的。”